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卫,为青春保驾护航

 

近来,据调查资料显示,许多地区校内盛行一种不良现象——校园欺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指出:“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加强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可见,国家和社会群体对校园欺凌事件治理的重视。

这次专项治理所说的“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的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

欺凌,也就是欺压凌辱,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恃强凌弱,以多欺少及持续性地伤害他人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推打、勒索、嘲笑、孤立等直接或间接伤害他人身体或心理的攻击方式,以肢体或语言等形式攻击受害者;间接的欺凌则指以比较隐蔽的方式,如嘲笑、排挤或孤立等形式攻击受害者。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对受害者造成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常见的校园欺凌包括语言挑衅、玩笑过度、恶作剧、琐事争吵、比赛冲突、无间冲撞、报复、敲诈勒索、团伙暴力等,校园欺凌是校园暴力的一部分,仅限于学生之间,是同学间的欺凌,即被欺凌者和欺凌者都是学生,而非校外人员、老师、教工等其他人员。

典型欺凌者,也就是校园霸凌,一般比较好胜,要强,比较自我,霸道和冲动,得到一些同学的认可,跟随后,更是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忽略了事态的严重后果;被动欺凌者比典型欺凌者更被动,多数是看见他人的欺凌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和附和,或依仗他人气势,借此保护自己;而被欺凌者通常性格比较胆小怕事,在同学间不被重视,或身体、智力障碍者、内向沉默、容易引起好事者反感和针对,受欺负后忍气吞声,只能助长不义者的气焰,使之更胆大、嚣张、肆意妄为。校园欺凌不仅会让受害者产生恐俱、消沉抑郁、忧虑和自卑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严重者可能会让受害者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

作为中小学生,应积极、主动、自觉预防校园暴力,学会安全自卫。自己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慑作用以行动表示自己并非软弱可欺。一般欺凌者欺软怕硬,若对方奋起反抗,多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但如果被欺凌者默默忍受,会使之得逞,持续欺凌行为。一旦遇到欺凌,要以保护自身安全为首要原则。

作为在校中小学生,应主动、积极预防校园欺凌,做到以下几点学会自卫:

1.穿戴低调,为人处事不张扬、嚣张、不要太过招摇。

2.交友谨慎,不与社会上又不良行为倾向的人交往,避免与校内一些迷恋网吧、吸烟酗酒、经常逃课、四处游荡、拉帮结派的学生交往。

3.避免冲突,不挑衅他人,不能意气用事,激怒对方甚至大打出手。

4.不沉迷网络游戏,远离暴力游戏。

5.上下学尽量结伴而行,尽可能不走偏僻的道路。

6.与人为善,与人和谐相处,懂得宽容、尊重和体谅,不能斤斤计较。

7.对欺凌者不能一味纵容,发生欺凌事件及时报告老师。

所谓的“校园欺凌”,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欺弱。校园欺凌不仅使身体受到伤害,还会使人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身边人的生命安全。这不仅违背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友善,而且不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所有人都必须行动起来,树立安全意识,学会安全自卫,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为青春“护驾”。

 

泰和县三都中学八(2)班:肖燕莎       指导老师:匡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