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小学校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在教育信息化日趋发达的大环境下,现在,许多农村学校,只要轻点鼠标或屏幕,就可以让留守儿童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再远也能彼此“触摸”、感受到亲情的温度,这也是一种幸福。
手机是非常便捷的通讯工具,几乎每一个教师、家长都有。“十二五”期间“三通两平台”大力建设,很多农村学校也已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当手机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特别是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广泛运用,照片分享和语音、视频通话等都变得十分方便,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留守儿童与家长就可以经常“见面”,谈心聊天,不再觉得疏远。
像去年下半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新生班主任。在报名注册时,就登记好家长、委托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建立起家长微信群和QQ群。学生初次离家到学校寄宿,年龄都还小,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家长都很关心。特别是远在外地一年难得回一次家的,那份牵挂更浓。每天晚上查完寝后,我都会在群里和家长说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精选一些学生学习、活动、吃饭的照片发出来,家长看到后,感觉很亲切。有家长说半年多没看到孩子了,望眼欲穿,非常想念,点开照片,静静看孩子的笑,轻轻吻孩子的脸,睡觉都更香甜,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值得。我是家长的眼,我的手机是家长与孩子的亲情热线,家长快乐我也快乐,孩子开心我就开心。
视频聊天时,留守儿童更高兴,可以看一看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可以把心里话“当面”说给爸爸妈妈听,那种激动比在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还要更胜三分。因为留守儿童多,集体活动往往比单个聊天更有气氛,更起作用。我曾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过留守儿童的集体生日,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大家一起庆祝。最高潮也最感人的环节是音乐轻轻响起,屏幕上出现家长的笑脸,音箱里传来爸妈的祝福,通过摄像头和屏幕,让远隔千里万里的家长与孩子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一起唱生日快乐歌,一起吹蜡烛,不少孩子哭成了泪人。我知道,这时的每一滴泪都有爱的滋味,有苦涩更有甜蜜。当一个小女生对着话筒说,妈妈,我想摸一摸你的脸,缓缓伸出手,在屏幕上定格的那一刻,每一个人都被深深感动了……
都说留守儿童是最孤独的,他们远离父母,缺少关爱。但我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种爱的传递途径会越来越多,这种距离会越来越近,这种孤独感会越来越淡。心中存关爱,天涯若比邻,时时能联系,处处可沟通,以后一定不会再有所谓的“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