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农民进城务工的最直接产物。由于远离父母,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学习受到了影响。如何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差
留守儿童大多是由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大都认为孩子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不必管得太紧,免得孩子父母误解,这种不端正的监护态度直接影响其监护方式,产生监护行为的偏差。这些代监护人对孩子的照顾大多只局限于吃饱穿暖等关怀,没有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致使留守儿童学习得不到有效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2、价值观扭曲
由于孩子的父母们一直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大多数家长往往会通过不断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灵沟通来求得孩子的理解。导致孩子形成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等。
3、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看待问题,容易受消极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如行为自私、任性,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
4、心理不健全
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与交流,而代监护人又 重养不重教,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任性、放纵、胆小、孤单的性格。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情绪低迷;缺乏安全感、不合群,不善于同他人交往,抑郁自卑,有较强的孤独感;特别叛逆,脾气暴躁,易生气动怒等。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1、发动教师给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与呵护,让孩子沐浴在爱的甘露中,从而阳光地生活,快乐地成长。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的再生父母,是下一代茁壮成长的航标,给予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母爱般的呵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与家长及代监护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沟通信息,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才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多一些关怀与呵护,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母爱般的温暖。教师应把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地关怀与呵护,平时对他们多一份关注,关注他们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上的变化。采用和他们个别谈心,交流情感,嘘寒问暖,积极疏导,不断激励等方式,让留守儿童感知到你的真情,从而把你当朋友、当父母一样看待。这样他们就会掏心窝的与你交流,就会听你的话,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视留守儿童学习,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由于留守儿童具有自身的缺陷性,大多有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起伏较大。作为教师,应充分肯定及表扬其闪光的一面,必要时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耐心辅导,从而为其树立信心,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2、留守儿童管护中心教师应主动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咨询与服务。要求教师要认真负责,引导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及时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使得他们普遍缺少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到学生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
3、依靠集体的约束与温暖,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更好的教育平台。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一个良好的集体不仅能以自身的目标、纪律、舆论和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能透过自身多样化的活动为个体提供发挥才能、锻炼自己的机会,促使他们个性的发展,让他们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活动和角色,从而使自身的志趣、爱好和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集体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应该以集体的温暖代替家庭的冷清。留守儿童大多具有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这就需要集体伸出温暖的双手,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里没有的温暖,让他们喜欢集体、留恋集体。学校可以利用留守儿童管护中心这一平台,为留守儿童开展一些活动,张扬他们的个性,愉悦他们的身心;可以在他们生日时举行简单的庆祝,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还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特长活动(如兴趣课、竞赛活动等),让他们不断得到满足(哪怕是一点点表现,都不容错过),增强自信心,养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谐。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