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阶段成绩不稳定,没有突破,努力了看不到成绩,很容易让学生心灰意冷,手忙脚乱。就像到了高原上缺氧一样,产生各种“水土不服”。
其实,“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考生和家长都要针对高原期的反应“双管齐下“地进行解决。怎么解决?今天,小编就来带您具体了解一下。
题做得多也是一把双刃剑
也有些同学题做得过多也做得过乱,不仅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而且买来很多卷子做,做得昏头转向,甚至越做心中越无数,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复习效率降低,出现高原现象。对于这种情况,考生就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做老师布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气和做老师布置的东西,就会逐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家长的陪伴交流很关键
家长多给予陪伴。在孩子成绩提不上去情绪低落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和孩子多交流。有些孩子不爱和家长交流,可能是孩子认为自己大了,需要自己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过多的干涉在他看来是一种侵犯。这时家长要调整自己,可以通过察言观色,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交流,尽量尊重对方。在高度的压力下,考生比较容易情绪化。这时家长无需引导,不必指导,切忌指责,给考生一些自主权,只需多陪着孩子,这属于陪伴分享。
交替用脑很重要
产生这种现象后,考生父母要提醒、指导孩子科学用脑,不要长时间地学习同类性质的知识。因为长时间从事同类性质活动会使得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在一段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后,转向抑制状态,难以在短时间内激活,这时候必然会感觉学了半天也没有效率。比如,复习了半天数学之后接着马上复习物理,这样做不会有好的效果。
因此,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复习内容,不同性质的复习材料交替学习,可以复习完了数学后看一看外语。这样交替用脑,使得大脑能较长时间处于一个适度兴奋的工作状态。
家长记得提醒孩子调整目标
最后,还要提醒一句处在“高原期”的考生们:不要过多注重结果,要把精力放在你所走的过程上。如果过程走得很完美,结果一定差不了;但你过程走得很糟糕,那结果一定是好不了。对自己、对老师要有信心,跟着老师的步伐走,方法得当,心态平和,这也是解决“高原反应”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