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由此可见,音乐不仅仅是生活中人们茶余饭后的简单消遣,更是一个人立身树德的精神需求。在现代生活中,音乐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化、社交、生产、医疗等多种领域。那么,能不能发挥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用一些简单有效的方式服务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
用轻音乐帮孩子起床
叮铃铃急促的闹铃惊醒了早晨还在恬睡的孩子;快起床!要迟到了!在一天最忙碌的时候,你还要心急火燎、大费周章地叫孩子起床,这对父母和孩子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需要比成人更多的睡眠时间来恢复精神和体力。他们从熟睡到苏醒,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需要一个复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脑神经接收到特别生硬尖厉、刺激较强的信号,就有可能影响到孩子一整天的精神状态。还有的孩子会因此产生反感情绪,在早晨最美妙时刻就拉开了亲子冲突的序幕。
比较好的做法是,家长提前5-10分钟在床边播放一些轻音乐,然后慢慢增加音量,让孩子在轻柔的音乐中渐渐苏醒。如果需要唤醒,则采用低频率、温和轻柔的语气,配合使用一些轻柔的动作,如轻轻拍打孩子的身体,抚摸面颊,让孩子从轻松自然的状态中醒来。待孩子醒后,给孩子送上一个关切的问候和微笑,允许他们躺上两三分钟,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再穿衣起床。
用音乐营造舒适的环境
有些家庭处在城市的繁华闹区,室外的车辆、行人等发出的噪声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时候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充当噪声掩盖物,为孩子的学习提供舒适的环境。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音乐可以引起各种生理反应,如使血压降低、呼吸减慢、肌肉电位降低、血管容积增加、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降低等,从而明显的促进人体的内稳态,减少紧张焦虑,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身心愉悦放松。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而且做事效率特别高;而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把好事看成坏事,做事拖延塞责。家长可以利用音乐这一法宝,帮助孩子调整情绪,降低学习或考试焦虑,强化积极的情绪力量,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听音乐,最好不要反对,可以给些好的建议,比如播放声音不要太大,选择积极向上的音乐等等。因为营造舒适的音乐环境,就是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和学习环境。
音乐是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灵解码器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家长谈起孩子就直叹气,孩子说的他们听不惯、听不懂,想给孩子说的又说不到孩子心里去,在亲子沟通方面他们成了聋哑人。为什么亲子之间弄得剑拔弩张,互相抱怨。简单地说,没有了解就没有理解,家长更多地是从自己的角度和标准来评价要求孩子。
怎样了解孩子呢?可以从音乐中找。现在的孩子很少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无论孩子选择的是什么音乐,他最喜欢的这个音乐对他来说就是最有意义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所选择的音乐则真实地投射出现阶段的想法、情感状态、深层的心理需要或人格结构特点。当家长尝试对音乐旋律、歌词内容、演唱歌手等进行深入分析、体验或和孩子探讨的时候,就能发现孩子的心理需要或问题。
比如一位妈妈和儿子交流台湾女歌手黄小琥唱的《没那么简单》,初看歌词家长以为孩子恋爱了,因为歌词中分明唱着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脾气儿子看妈妈对自己喜欢的歌曲这样感兴趣,也吐露了心声,儿子说他喜欢黄小琥那低沉而又充满柔性的声音,让他找到了妈妈的感觉。看着儿子夺眶而出的眼泪,这位妈妈突然明白了,自从儿子进入初三就对孩子求全责备、要求严厉,孩子不是喜欢黄小琥啊,是喜欢在寻找从前慈爱的妈妈啊!这位妈妈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此时的音乐,对家长来说就是了解孩子的心灵解码器。
让音乐奏响和谐家庭的乐章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歌星的追捧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艺术明星,这是因为音乐纯粹是人类心灵的创造物,它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直接外化。正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高天教授所说,音乐是美的,谁在音乐中体会到了自由和解放,谁就找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本质。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家的共识。试想在一个喜爱音乐的家庭中,如果每天都有美妙的音乐响起,你唱我歌,他拍你和,丝竹声声,其乐融融。不管是现代还是古典,不论你专业还是娱乐,音乐一定会成为和谐关系的纽带――夫妻恩爱,亲子濡沫。让我们细细品味贝多芬的话吧,哪里有音乐,哪里就充满阳光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