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学前教育
教育部明确:“双减”不减质量!警惕孩子“积懒成笨”,家长不管有多忙,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1-09-11 16:26:20  来源:手机家长学校   作者:  编辑:燕子  关注度:24022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然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

于是在不少家长看来,孩子和孩子之间之所以有差距,是因为孩子太笨、不聪明。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理解。

天底下没有多少笨孩子,只有懒孩子。

孩子之间的差距,其实是出在了“懒”上面。有多少孩子是“积懒成笨”?

新学期,尤其是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请家长更要务必警惕孩子“积懒成笨”。

教育部在《“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这篇文章中提到:双减,不减质量!

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

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

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新学期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助力孩子成长!

 

“双减”之下,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

这时候,听课这种学习能力更重要了。

课堂听课时,只有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才会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才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还能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孩子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学得更扎实。

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兼任课老师,在班级里总会发现几个特别的孩子。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分神儿,不好好听课;

老爱说话,喜欢和同桌、前后桌的同学交头接耳;

一个人在座位上发呆,或是自言自语;

对于课堂提问,不积极主动,一问三不知……

翻开他们的练习册,大多都有这些特点:

大部分题目没有完整的解题过程,只是写了答案;

需要思考的题目大多都不会做,直接跳过;

修改痕迹重,字迹杂乱无章、相当潦草……

「懒得认真」,是孩子学习中最常见的坏习惯。

这种坏习惯,只会助长散漫、懒惰。

孩子习惯了偷懒,不专心听讲、不动笔、不积极思考、也不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越来越笨。

 

一位教育专家说:孩子表面上的懒惰容易发现,深层次的懒惰却难以发现。

上课不专心、不认真写作业,不爱学习……这是表面上的懒惰。

那么,孩子深层次的懒惰具体表现在哪里?

相信不少老师的教师生涯中都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很少调皮捣蛋,更是会挑灯夜战,学习十分刻苦。

看他们的课堂笔记本,字迹工整,抄写了满满当当的知识点。

然而,学习效果却始终不是那么理想。

老师提问的问题虽会回答,但很难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做练习题时,看着答案哪题都会,没有答案无从下手……

作为老师,有时候想批评他,都不太忍心。

这样的孩子,问题到底是出在了哪里?

其实,问题就出在:孩子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曾有清华大学教授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中国,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在「假努力」。

表面上看十分刻苦,该看书就看书,该做题就做题,但实际上学习时只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

这样虚假的勤奋方式,只会让孩子的学习陷入瓶颈困境中,无法突破自己,甚至变得越来越笨。

任何低质量的勤奋,都是伪装起来的懒惰,对孩子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

 

懒惰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敌人。

一旦孩子被懒惰所支配,就会摧毁斗志,丧失前进的动力,甚至毁掉一生。

想要改掉孩子懒惰的毛病,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本人共同来努力。

但家长有必要意识到一点,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远大于学校教育。

孩子在学校里,老师能负责的大都是孩子的学习,有很多东西都是课堂无法传授的,这就需要家长来教育。

9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文章《“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里面就有提到: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

共青团中央也专门发文回应:“一个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必须真正参与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事业中。”

孩子的教育,始终离不开家长的教导。

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更考验家长的担当。

家长必须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能寄希望于学校,更不能寄希望于孩子学会自觉,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因为他们缺乏自觉、自律性不够,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情,而不自律、不能坚持,就很容易“积懒成笨”。

为了避免孩子在“懒惰”的坑里越陷越深,请务必严格管教孩子。

在学校,有老师严格管教。回到家里,家长也要严格管教。

正确的管教与引导,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勤奋好学、优秀出色的孩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孩子之间真正竞争的,不是智力,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

好习惯犹如房子的地基,只有先把地基打牢了,房子才会更加坚固。

小学阶段是养成习惯的黄金时期,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摆脱“积懒成笨”的困扰,比之后补救更有效。

◆制定计划的习惯

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结合每学科的特点以及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认真落实,切实做到奖惩分明。

◆课前预习的习惯

每天晚上都要对第二天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难点,记录下疑点,为课堂学习做好万全准备。

◆上课认真的习惯

课堂上要专心听老师讲课,虚心听同学发言,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抓住重点。大胆质疑,不要怕错,积极踊跃发言。

◆课后复习的习惯

每天课后尽量用半个小时进行复习。及时把老师讲的知识点在脑子里过一遍,对照笔记查漏补缺,并做一做练习题,认真对待课后作业,能提高复习效果。

◆坚持阅读的习惯

哲学家陶德麟说:“青少年趁小的时候,记忆力好的时候,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在家里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好了,不怕孩子“懒”。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此生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将终生遗憾。

家长对孩子给予厚望,就要更加重视教育。

在“双减”之下,家长更要做好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积极配合学校、支持老师工作,正确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出色。

分享到: 更多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在线投稿 | 后台管理 | 万创短信 |
江西省手机家长学校 学服通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43568号-2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康宁街25号1幢261室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11850  |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