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遵循原则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坚持科学发展
★ 坚持深化改革
★ 坚持依法治国
★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坚持党的领导
主要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
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推进教育现代化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 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问题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 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 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 扩大重点高校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规模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 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 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 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
提升全民教育水平 推进教育现代化
新华社受权于3月17日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共分为20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在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中,规划纲要提出,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本强国。
在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中,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问题。改善乡村教学环境。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
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扩大重点高校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规模。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办好开放大学,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整合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发展老年教育。
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实行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分类管理、差异化扶持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十三五”规划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