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的全忘光后,还剩下来的东西。学过的知识都忘了,那么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可以给我们留下什么?应该就是一份可以独立于世、灵活应变的软实力。
有一天我在地铁里遇到一个高中生,穿着市重点学校的校服,在做一张化学卷子,我凑近了看一看,竟然一个也不会做。
我一个堂堂理科生,若干年前做这些卷子易如反掌,现在这上面写的什么鬼马符号,我居然一个也不认识了。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一个学生对老师说 :“老师,毕业这么多年,您教我的知识我都还给您了,我的学费什么时候给我退了?”
是啊!上学时我们多有学问啊!背得出“将进酒”,算得出微积分,分析得来时事政治,读得懂英语说明文,推得出行星环绕太阳的运行速度,预测得出子孙患家族遗传病的几率……
如今的我们只会算算每月的工资,聊聊明星那些不知真假的八卦,要是不小心遇到老外,除了“Hello”和“Thank you”,别的再不敢多说,白瞎了那张躺在书柜里的英语六级证书,简单的口语交流都会露怯。
寒窗苦读十余载,毕业不久,学过的知识都忘了,那读书生涯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以前我在做新媒体主编时遇到过一件急事,晚上八点钟推送文章,七点半广告商打电话来,说文案要改,半个小时,必须重新写一篇1500字的文案。
能怎么办?
写!
办公室人来人往,谁都不跟我说话。我把手表戴在腕上,晚饭推到一边,全神贯注在一张空白的word文档上。半个小时后,顺利交稿。
同事问我,哪来的这份沉着笃定。我想,大概就是读书的经历吧。
每逢大考,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尽量完美地做好一张卷子。
慌?只能忙中出错。放弃?便成绩惨淡。因为重视成绩,所以慢慢就修炼出一颗冷静的心,告诉自己:别慌,但是动作要快!
当年的那份考卷成绩重要吗?也许卷子早就被堆积起来卖了废纸,但是那份冷静和自信却留了下来。
曾经,我和一个公司的人事经理聊天,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专业要求并不高,工作中也基本用不到专业知识,为什么还必须要那些3A院校的毕业生?
他说,在工作中的确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从概率上看,名校出身的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比普通院校毕业生强很多。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工作这么多年,我和很多人合作过,众多合作者中最让人舒服的一类永远是那些上学时成绩比较好的。
跟他们沟通只需要点到为止,遇到问题他们也会自行解决,交出来的活也比较漂亮。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你需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做事,按部就班地给他们安排好一切,还要不胜其烦地回答他们的十万个“怎么样?”,十万个“为什么?”有那个时间,我们自己都做完了。
一个人到了三四十岁还“勤勉好问”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那只能证明发问者一点独立学习的能力都没有。
就像很多公众号后台,总是有人在问:“怎么注册公众号?”“怎样在文档中插入图片?”“怎样在同一天发多篇文章?”
有个读者说得好:“度娘能解决的问题,你都需要问,还开什么公众号啊!”
其实人与人在上学的时候就有差别了。有的同学遇到难题,喜欢自己想,自己悟,一个方法不行就换另一种,一条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条,直到自己研究出正确答案为止。
另一些同学喜欢问,有一点不会就马上问,问完后自以为明白了,其实依然一头雾水。于是到最后讲的同学越来越明白,问的同学越来越糊涂。
因为前者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思维体系,遇到难题思路可以迅速对接,找出解决之道,后者问来问去,自以为收获颇丰,其实换一个问题,立刻白纸一张,原形毕露。
天下没有白白付出的辛苦,也没有白白猎获的收成。
有些人毕业多年后,忘光了所有的知识,依然具有超群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依然能成大器。有的人毕业后不但忘光了所有的知识,而且什么也没有留下。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的全忘光后,还剩下来的东西。
什么东西?
也许就是你面对一件新事物时,能快速掌握、熟稔的学习能力。
也许就是你进入瓶颈期时,能不断求新求变的突破能力。
也许就是你面对麻烦时,能迅速找到症结,找到破解方法的攻坚能力。
也许是你势如破竹的勇气。
也许是你冷静笃定的自信。
也许是你面对世事变幻、处乱不惊的一份安心。
学过的知识都忘了,那么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可以给我们留下什么?应该就是一份可以独立于世、灵活应变的软实力。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各种教育机构,随手翻翻微信,到处都有培训课程的广告,现在这个时代,想学什么都有机会,想学什么都不难。
但是总有一些成人很茫然,到底学什么才不落伍,总有一些家长很焦虑,到底报哪个班能让孩子成才?
其实学什么都不太重要,关键是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只掌握了一些既得知识,还是收获了一些软实力。
如同爬山。
有的人是一步一步攀上去的,有的人是坐缆车上去的,那么在同样到达顶峰的时候,同样能赏景,有的人写下的是“到此一游”,有的人刻下的,却是“征服”。
谁更有力量,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