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筑梦未来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2016-05-04 11:16:39  来源:手机家长学校   作者:  编辑:程守义  关注度:1949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

                   不做被动的父母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无法重复的,比如养育子女,当你刚刚摸索出一些经验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因此我下决心要寻找最佳的教育方式,不做被动的父母,从孕育孩子的开始,就知道什么样的喂养方式是强健他身体的最佳方式;了解怎样让孩子聪慧?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创造力?他将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成长?在他能够独立进入社会之前,父母应当为他做好哪些准备?……


  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了谋生和事业的发展,去做相当复杂的准备工作。但不是每个人为了子女的教育去做努力。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项通过父母的自我摸索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的确,有的父母是在实践中探索,这是有价值的,但有的则是仅凭借个人的经验、习惯和好恶来教育,这样,恐怕成功培养孩子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有一句名言“教育孩子从教育父母开始”,因为有了不做被动父母的意识和这些科学育儿的书籍,我开始了做母亲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然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20年过去,我的儿子夏杨已经长大成人,成为剑桥大学最具实力的三一学院的一名学子。那些他成长过程中我所做的细枝末节的东西,已经沉淀为一种教子理念,并成为我在学校里教育其他孩子的教育理念。

  孩子是父母和环境共同的作品。对孩子的塑造,越小的时候,效果越是明显。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的自我塑造开始显现,但是孩子的自我选择仍然是以父母的教育为基础的。

  面对每一个新生命,我们做父母的责任重大,为了给孩子打下最正确的人生底稿,让我们来做一个“早知道”的父母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教子的愉快经验。

 

随机教育:为你推开一扇窗

 

当女人成为母亲,花儿便成了树。母爱的绿荫是母亲用汗水和辛劳铸造的,把一个幼小的生命抚养成才,这个过程的确很辛苦,但我欣慰,因为我用无私的爱和科学的爱,在他幼小的世界里,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幼小的生命去触摸这个真实世界的五彩。

  这个缤纷的世界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有的家长说孩子躺在襁褓里,除了睡就是吃,要么就是望着光光的天花板,不可能实施什么教育。但我认为,实际上这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好机会。当然这个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认字、做算术、读诗,而是针对孩子年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适当教育。

  人的大脑神经元有一千亿个,它们之间联络的网络就是受到外界刺激迅速形成的。如果不好好利用,神经元的这种组合会很快消失,所以幼小的时候给他更多的新鲜刺激,非常重要。

  孩子在婴儿时期是通过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的。他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运动觉、触觉是在接触外部世界中发达的。比如,通过触摸他的皮肤,使这种接触传递到大脑,刺激大脑神经元的活跃。所以我认为把幼小的孩子紧紧地包在小包裹中是不科学的,孩子醒来如果只是望着天花板的话,是他生命的荒废。

  案例|:夏杨小时候,从他出生的医院回到家里,我马上就给他穿上小衣服,然后松松地放在小被里,让他自由活动他的身躯。有时候我也拉着他的小手小脚做做操,刺激一下他的耳朵呀,嘴唇啊,掌心啊等等,让他大脑的各个区域都产生兴奋,加强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玩具,我就在家里剪了很多彩纸,用绳子在房间里来回拉几道,让躺在床上的孩子看到一个多彩的空间,这就是用色彩刺激来丰富他的视觉,同时训练他视觉集中的能力和对物体追视的能力。

  夏杨小时候,我经常让他摸不同质地的东西,让他用小手去抓小米,把小手放在冷水里,再放到热水里(当然是安全的热度),放到温水里。我还让他摸光滑的汽车,毛绒绒的小狗玩具等,触摸这些热的、冷的、软的、硬的、轻的、重的,通过触觉的训练,给他的大脑不同的刺激。我记得有一次,我让1岁的夏杨用小手抓西红柿,把很多小西红柿都抓烂了,我的奶奶就批评我:“哪有你这样惯孩子的!”实际上我是有目的的,是让他通过触觉刺激唤醒脑部的神经元。

  很多大人嫌孩子把房间搞乱了,把东西砸坏了,我在这方面一直很“纵容”孩子,给孩子限定一个他可以随意“破坏”的区域,让他尽情玩他喜欢的动作和游戏。夏杨小时候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砸东西,他最喜欢小汽车,而且喜欢拿小汽车砸东西,我觉得这是孩子在探索,作为大人就要适时地引导,而不是制止。他还喜欢拆汽车,拆钟表,把水从碗里倒到瓶子里,再从小瓶里倒到小盆里,我经常表扬他,“哎呀,做得真好啊!”他就更起劲更专注地继续。我还给他弄了些沙子,放到家里。将沙子放在太阳下晒过,放到锅里炒过,然后放到大盒子里,再放上小塑料瓶瓶罐罐、小铲子,把这些道具都布置在家里的角落,这样就不必顾及天气好坏、沙子是否卫生,可以让幼小的孩子尽情的玩耍。只要他喜欢的道具,只要对他发展有利的,而我又力所能及提供的条件,就尽量地满足他,让他充分享有探索的机会,满足他的好奇心,开发他对外部世界的探究精神。

  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出意外,怕孩子破坏东西,当孩子爬上爬下,不停地触摸,不停地翻动他所能够得到的物体的时候,总喜欢说:“别动,脏!”“别摸,危险!”“你来做什么,又没你什么事?”……孩子好奇的天性,决定了他对第一次见到的东西,总是很感兴趣,孩子“调皮”也正符合他的发育特点,这时家长就应该因势利导,在判断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解放孩子的手脚,否则很可能把一个小发明家的探究精神在萌芽状态泯灭了。从培养一个孩子的角度看,一身脏衣服、一个被摔坏的玩具,和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记得我第一次带夏杨爬山,一到山顶,他就趴在地上,满身是土。很多人在孩子玩耍时总是一步不离,而我带孩子到公园时,首先寻找一个安全的区域,然后让孩子自由的奔跑。我还经常找一个斜坡或一片草地,鼓励孩子躺下来,从高处往低处滚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给孩子一种新的阅历,新的刺激。

  孩子处于鲜活的年龄,他们有太多的精力,对世界也充满了好奇,过分约束他们,只会消减他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我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不是家长说:“好,现在我们开始教育了,开始学习了。”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是通过对他的各种感官的刺激,来输入各种信息。这一点也是我一直奉行的一种教育原则——随机教育。




 

小脚踏上大舞台

 

人的很多能力是潜在的,尤其是早期教育如果不注重挖掘和锻炼的话,是很难在大了之后突显出来。

  案例:有一次,夏杨的同学问他:“夏杨,我看你交际能力挺强的,是从书上看的,还是你的爸爸妈妈教的?”夏杨说:“是我自己练的。”确实,夏杨的社会适应性是很强的,他能和各种不同的人交往,和老年人他有话可说,和中年人也有他感兴趣的话题,和同龄小伙伴也会相处得很融洽,这种适应能力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是我们从他小时候起就有意识地给他提供机会,让他自我锻炼的结果。

  在夏杨小时候,我就很注意他的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培养。比如到外面去吃饭,需要和服务员交流,我常常让夏杨去把我们的要求告诉服务员,比如说,夏杨,你去告诉阿姨给我们的菜里加点盐,就是这样的一些小事,达到我们希望他通过自己的表达而达到与别人沟通、取得别人理解与帮助的效果。其实人的自信和对社会的参与能力,就是在每一件小事的成功中增强起来的。

  记得夏杨小时候到医院看病,刚开始时是我抱着他,向医生叙述病情,等他自己会走路了,我就让他自己去挂号,我在旁边等他。他那时几乎够不着挂号台,挂完号,他自己拿着病历,到了医生那里我让他自己向医生叙述病情,他自己坐在凳子上,我站在旁边。别人看了觉得很奇怪:这个妈妈怎么了?其实我是想通过这些小小的事情,锻炼他语言表达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让他用自己的表述,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他的独立性就会一点一点增强。

  当然这种独立性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如同一开始我是抱着他,后来是领着他,再后来是跟在他的身后,再后来他在我的视线里,慢慢地,他就可以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了。在他十五岁的时候,我曾经让他独自一人参加了去西藏的旅行团,团里就他一个孩子,他回来后也很自豪。

  我们外出的时候总是尽量带上他,不管是开会还是旅行,他就像我们的一个“小包裹”。我先生在高校时经常去参加全国各地的会议,只要有可能就带上他。有时,爸爸在房间里开会,他就一个人拿个小板凳,坐在会议室门口看书,开完会就去跟爸爸游山玩水。他的小脚就跟着我们去行万里路,去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优美风光。

  他17岁远涉重洋去国外读书,都是独自买票,一个人上路,我很放心,因为他已经具备了辨别是非、抵御风险的能力。当年我们牵着他的小手,使他的小脚踏上社会的大舞台,对于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他刚到英国时,他去的那所中学没有宿舍,他自己去房屋中介中心解决了自己的住宿问题。然后自己买来家具组装,自己买了自行车,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一个17岁的男孩离家万里,能够完全独立地把事情处理好,这本身对他是一种考验。

  一个孩子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是从小锻炼出来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应该再加上一条:与万人谈。夏杨很小的时候,我就利用各种机会,让他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爸爸妈妈这样一个小圈子里。姑姑、舅舅、姥姥、爷爷……让他感受到来自不同亲属的爱,让他感受到来自朋友圈子的爱,让他接触亲人、熟人、陌生人和不同年龄的人,让他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里增强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他只有经历的多了,见得多了,在各种场合下,他才会有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推销自己,应付自如,成为一个社会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和协作精神较强的人。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许多细节已经过去二十年了,有的我们都难以记起了,但现在有的时候,我们从孩子的言行上,还能看到我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当年施加的影响。有一次朋友之间家庭聚会,我无意听到夏杨在对一个跌倒了的小朋友说:“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是你自己不小心嘛!对不对?。”当时我听了这些话感觉很熟悉,恍然间又回到了夏杨小时候,实际上这是当年我们教育夏杨的时候对他说的话。


  我经常看到家长一见自己的孩子摔倒了,忙不迭地去抱孩子,孩子还没哭呢,她已经心疼得不行了,然后她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本来没事的孩子反而哭起来了。夏杨小时候摔到了,一般我和他爸爸都会冷处理,告诉他:“是你自己不小心,下次要注意了。”能自己站起来,就决不去扶他。

有的孩子会利用家长心软来进行“要挟”,有些孩子说:我要买什么。家长不买就躺在地上打滚;还有的孩子说:我累了,你抱我。如果家长不抱,就坐在地上哭闹……通过这些来争取一些不应有的机会,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家长如果这时候心软一让步,就等于怂恿了他,小孩子都有这种天性,但不一定所有的天性都是正确的,有些是需要抑制的,否则,需要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就有可能使这个孩子养成用不良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坏习惯。

  夏杨小时候,每当他试图要挟的时候,我们就进行冷处理,对他说:“好,夏杨你哭吧,哭完了,我们再跟你说。”有的时候是为了培养他勇敢的精神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比方说,在路上他自己摔倒了,我们就在旁边看着,他自己站起来之后,也不哭,显示出自己很勇敢。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培养他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的态度,自己做出的选择,也要自己负责任。在夏杨小时候我们给他选玩具、买衣服时,都带着他去,让他自己选择,自己选了以后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他就不会因为后悔而去指责别人了。

  我一直觉得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包括失败的机会。人在幼年时期脑子里面有许多学习的窗口,是呈开启状态的,多接收一些外来信息,就会让孩子产生兴趣,而且会成为他的特长。所以,我一方面给他提供各种机会,但从来不强迫他。比如弹钢琴,当时他不喜欢,老师一叫他,他就逃跑,如果我强迫他,可能让他对这件事产生厌恶。但现在他就说,“我要是会弹钢琴就好了。”他现在羡慕别人弹一手好钢琴,已经在为当年的决定惋惜和悔恨了。人总是在汲取教训中成熟,这是成长的代价,谁也没有办法替他预消,即使是父母。

  我常听很多大人说,“我这个孩子不听话,常常和我对着干。”其实做家长的应该想想,自己是否居高临下地让孩子失去了选择和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机会?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先看在这件事情上,孩子将会受到哪些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听话怎么办?那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红色衣服,你非让他买衣服;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孩子不服从家长的意志,不等于不听话,实际上是家长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直到现在,我还在让夏杨自己作着选择,像在出国问题上,到国外读哪个学校的问题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包括我们现在又在讨论他将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只是把我们的观点提出来供他参考,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他自己那里,因为只有他自己才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样的一个选择过程,会铸造陪伴他终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每个人的路都需要自己来走,没有人可以一直陪伴着你。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经常存在着一个个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没有机会去经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从而也失去了长大的机会。



 

床前故事

 

几乎每个孩子在他成长的某一个阶段,都有喜欢听故事的强烈愿望,但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够及时地抓住这个语言输入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语言的开发。国外很多教育专家都提出“床前故事”(bedtimestory)对孩子语言和思维开发的重要性,在教育夏杨的过程中,我就有意识地去实践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是夏杨床前故事的第一课,那些大大的图,鲜艳的色彩,是他早期识读的最佳读物。随着他的长大,我就不断地根据他的生理、心理、语言发育程度和理解力,选取各种读本。适应他,他才会感兴趣,否则,要么太难会拔苗助长,要么太浅信息量不足,他会失去兴趣。比如,他已经到了问为什么的阶段,你还在给他讲这是苹果,这是梨,他肯定就不会专心听了。

  幼儿在6岁之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对那些有小动物、有神秘来访者,有情节的故事会产生很向往很喜爱的情感。人在生命的初期,他的智力相当于比较聪明的小动物的智力,年龄越小,人的动物性越强,长大以后社会性才增强,所以经久不衰的儿童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了语言和想象之窗。

语言是一种思维技能,是孩子与其他人互动中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幼儿对于这种不断重复的文字很迷恋,夏杨小时候一个故事他能反反复复听好多遍。比如《三只小猪》、《小红帽》、《小兔乖乖》,这些故事里都有小动物和重复性语言,孩子在大人的反复诵读过程中,进入童话般的意境,在优美的语言和景象的描述里,孩子的心灵得到陶冶,想象力得到提高,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夏杨在幼儿时期特别喜欢听有节奏感的故事,我在诵读过程中有时会像替换练习一样给他改一下某个词或词组,夏杨自己有时候也进行一些替换,这样可以提高他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有时候他还会用图画把听到的故事表现出来,然后让我给他配上文字,尽管他画得很幼稚,但我还是认真地给他写上一段文字,把故事再给他描述出来。我给孩子买了不少故事磁带,像孙敬修爷爷和鞠萍姐姐讲的故事。我自己在给孩子讲这些故事时,也经常根据故事情节,模仿不同声音,扮演其中的角色,用不同的语气,把各种动物、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有些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用一种语调一种口吻,语言没有感染力,不能满足孩子好奇而又想象力丰富的需求,他就不能充分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表达,也就达不到早期语言、智力开发和书面语识读的效果。

  一般有语言天赋的孩子说话早,也喜欢说个不停,听到有趣的事情能记住,并且能说出来。我有一个观察,孩子小时候听故事比较多,语言文字的输入多,输出的时候就丰富。有的孩子为什么很大了语言却很贫乏,先天因素是很次要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输入量不够。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从小有了大量的输入,将来他的语言表达,不论是口头输出,还是书面输出,就能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夏杨小时候很早就开始自言自语嘟嘟噜噜说话,有时候连我也听不懂,但我从书上看到,这是孩子在说他的一些内在思维内容,是语言的一种外化,等到他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时,他的语言就内化,思维时就不再发声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一边玩耍,一边自言自语,很少看到思维正常的大人一个人不停地说话。我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很在意孩子说的这些“自言自语”,没听懂也会尽量地跟他去交流,让他在“玩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语音进行训练,使他的语言在一个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然后能够用流利的、发音正确的语言表达思想。夏杨在三岁左右,就能够自己很明确地向医生表述自己的病情了,我觉得这和我从他出生就对他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有很大关系。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这么忙,哪有时间给他讲故事?”当然,如果实在太忙太累了,可以让孩子听磁带,看VCD动画片,但我还是想对那些爸爸妈妈说,每个夜晚的床头,那盏温馨的灯下,在孩子很快就长大不再需要你为他去做这些之前,能够和孩子一起在故事中度过,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在涂鸦与图形游戏中发展思考力

 

夏杨小时候,我看到一个理论,说绘画艺术是人的右脑功能的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所以,从夏杨1岁多,我就注意开发他的右脑,让他拿着笔,信笔涂鸦。从几道简单的、甚至画的弯弯曲曲的线,到他能够想象着把他看到的事物、或者我给他讲的故事中的人物,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发现,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心智培养真的很有效果。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夏杨小时候的许多绘画,这些稚嫩而充满情趣的童画,记录着他幼年世界里感受最深的东西。

  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绘画班,大家都知道了绘画对孩子的好处,但是,很多家长请老师给孩子做的是“正规辅导”,重在让孩子的绘画“立竿见影”的绘画技巧上,而忽略了孩子童真和想象力的挖掘开发。因为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画,更多的是以成名成家为目的的,过早地给孩子的发展定向。但实际上,儿童绘画最可贵的是他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的想象力,不单是他的技巧。

  我没给夏杨报过绘画班,一直把对夏杨的绘画训练称作是“涂鸦训练”。所谓“涂鸦”就是让他随意地信笔画来,充分利用他的灵感,发挥他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这个时期是有阶段性的,在孩子的语言不能充分表达他的思维的时期,他就有了拿起笔来“涂鸦”的强烈愿望,就像人类早期在山洞、岩石上绘画的热情一样。所以,我认为,从孩子的1岁到8岁,是利用涂鸦想象力,锻炼孩子图形思考力、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会自发地去描绘他周围的以及他想象中的人物、房舍、树木、动物,有笔和纸更好,没有的话,他就会自己去找石块、沙滩、墙壁等去涂鸦,这时候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在他往墙上或者到处涂鸦的时候,不要喝斥他,应该尽量提供给他涂鸦的环境。

  夏杨幼儿时期的绘画中,有机器人,有猪八戒,还有大灰狼,有的画得很走形,但他自己能说出“道理”来,告诉我这就是他想象中的,然后,让我帮他把每一幅“画”的名字写下来,有时候甚至是写“绘画日记”,帮他把他绘画时编的故事写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在我为他“收藏”的他幼儿时期的涂鸦作品。现在拿出来,连他自己也忍俊不禁。

  孩子学画,不是程式化的临摹,而是画他自己的心理体验,画孩子心目中“真实生活”,不论那些形状多么古怪,色彩多么刺眼,甚至有些会违背现实世界的规律,家长都应该学会欣赏,不能讽刺、讥笑。因为重要的不在于孩子是否创作了一幅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动用了手指、眼睛和思维。

  除了鼓励夏杨信笔涂鸦,我还从小注意在图形游戏中培养他的图形思考力。孩子认识周围的世界是从图形开始的,它是孩子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那时我搜集了很多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图形,来和他一起做辨图游戏,比如,让他找出相似图形中的不同点,让他去寻找确定“水雷”或者“宝藏”在图形的哪个地点;我还和他玩迷宫游戏,不管到哪里,只要有迷宫的游戏,我就鼓励他去探索,我经常会随身带一张迷宫图,在可能利用的时间里,如等公共汽车时,就和他一起玩一会儿。另外,像拼图、图形重组、七巧板、变幻魔方、玩滑块类的智力玩具,甚至鼓励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

  中国有句古语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后,我要花大力气把他们转换成语言。”这很形象地说明了形象和右脑的关系。图形游戏锻练了夏杨的观察力,并开拓了他的想象力,而且他能够把联想当成习惯,使他在参与社会的学习和生存中,能够具备超速、超效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小学-鸣响马拉松长跑的第一枪

 

我经常听许多家长问:孩子上小学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这是孩子很关键的一个时期,是孩子求学路上马拉松的起跑点,所以要让孩子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习惯和能力的准备。

  记得夏杨小时候,他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要当外交家。”我就引导他:“你上学的时候,老师会教你怎样成为一名科学家和外交家。在学校里你可以有很多同龄的小朋友,那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在亲戚朋友面前也要告诉大家:他马上要上小学了,要成为小学生了,这样不经意间,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同时让他感觉自己长大了,上学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

  在做这样的心理准备的同时,还要和孩子一起做好物质准备。比如送他漂亮的铅笔盒,心爱的小书包,领着他到文具店去挑选自己喜欢的铅笔、小橡皮,让他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喜爱,进一步产生对上小学的渴望。当一个人能够主动渴求去做一件事情时,他就基本具备了积极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有了动力,这马拉松起跑的第一步就成功开始了。

  还有一些习惯的准备,也是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应该注意的。比如,怎样使用转笔刀,怎样削铅笔,如何整理书包,并且要跟他说明上学不像上幼儿园,要养成按时上课的习惯,在作息和时间安排上,都要有规律性,同时包括一些细节,都要提前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很快地适应到小学生活中去。

  如果孩子刚进入小学适应得好,在纪律、卫生等方面受到老师的赞扬,对树立他的自信心,增强他的自尊心,是很关键的。当时夏杨因为我在这方面注意的早,而且对他进行了较好的小学入学前训练,进入学校后,他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这种自信主要来源于他对小学生活很好的适应,并经常因此受到老师的赞扬。

  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她的女儿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开朗、思维非常活跃的孩子,可到了小学却变得非常地拘谨,而且一遇到事情就咬指甲。实际上这是非常紧张的一种表现,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咬指甲成了她排除紧张感的一种方式。可能小学老师对纪律的要求啊,课堂提问啊,听课的坐姿啊,等等,都和幼儿园的要求不一样,孩子如果提前没有一个心理准备,难免会紧张,而且随之而来的,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所以,从学前期的启蒙教育,进入正式的小学教育,是需要父母为孩子多付出的一个关键期。我的儿子夏杨之所以在整个正规教育的十几年里,一直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我认为,在这关键的第一步中,我和夏杨的爸爸、外婆、外公都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为将来孩子在学业上事半功倍的收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分享到: 更多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在线投稿 | 后台管理 | 万创短信 |
江西省手机家长学校 学服通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43568号-2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康宁街25号1幢261室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11850  |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