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思想史上,孔孟并称,《孟子》也和《论语》同列“四书”,足见其地位之重要。
2.《孟子》是孟子带着弟子一起写的对话录。中国文人生活常常是在思想行不通的情况下退而著书,思想家常是失败的行动家,孟子也是如此。
3. 孟子虽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但他大胆原创,尤其强调对人的重视,率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他看来,国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土地资源,如果服务费太贵,就应该干脆放弃。
4. 孟子推崇仁政,但是在崇尚武力的战国时代,列国都想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富国强兵。所以他的思想就显得不合时宜,处处碰壁。
5. 战国时期,宗法封建制急速瓦解,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大国诸侯纷纷招揽“国际人才”。在这种大环境下,虽然思想不受待见,但孟子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优待。
6. 先秦诸子中,孟子的辩论能力极强,在历史上留下了多次著名的辩论,比如他和告子就对人性善恶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孟子》除了蕴含丰富的思想,更是文采出众。现在的学生,如果想写有气势的好作文,也建议读《孟子》。两千年来,它都是好范文。
7. 在宋代,孟子也曾一度被骂作“乱臣贼子”。因为他只为诸侯王出谋划策,而不理会周天子。其实,宋人不理解,在战国的制度下,周天子根本不是孟子的老板,孟子也不需要对他负责。
8. 《孟子》最初在儒家经典中地位并不高,直到宋代朱熹把它编入“四书”系统,它才终于成为第一等的“经书”。
9. 人因书贵,原本儒家“周孔”(周公和孔子)并称,由于《孟子》地位的提高,逐渐演变为“孔孟”并称。到了元末,孟子更是受封“亚圣”,级别仅次于孔子。
10.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心性”二字。简单来说即是:培植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由内而外地影响世界。所谓“内圣外王”,就是这个意思。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是这个理论的翻版再造。所以,读懂《孟子》,是通往这些后世思想的便捷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