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鄢超云:教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与社区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委员。
学习品质是什么
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鄢教授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跆拳道馆里,孩子们各自组成两人小组努力地进行对抗练习,但是因为年龄小、腿短的限制,双方并没有接触到。此时,鄢教授问了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很小,报班学跆拳道,但表现为腿短、碰都碰不到对方,你下学期还会继续送孩子学习吗?有的回答“送”,因为兴趣浓厚,孩子一直在尝试!有的回答“不送”,碰都碰不到,岂不是在做无用功?
最后大多数人还是赞成“送”!因为孩子在面对跆拳道练习时,重要的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面对学习知识与技能时表现出的态度。如果孩子对这样的练习越来越充满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那么他就表现出来积极的学习品质,就应该继续报班。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仅仅只追求知识技能,是短视而有害的。
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儿童仅仅获得知识、技巧和能力,并不一定会取得成功,他们还必须学会如何使用这些已获得的技巧和能力。也就是说,拥有一种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会使用这种能力。
仅仅关注技能,将技能视作教育的一种最终结果,可能会使儿童不倾向于去运用这些技能(哪怕已经获得)。所以,我们应将“培养想要的学习品质”与知识、技能、情感一样,单独作为一个类型的教育目标。
接着,鄢教授从国内外类似的相关研究中,与我们探讨了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各个国家将学习品质纳入必须掌握的基本领域这一策略,表明各国把学习品质都看得非常重要,而且都充分认识到了学习品质对幼儿阶段的关键性作用。
培养学习品质应注意的原则
学习品质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各个领域共同交叉的重要目标内容。为此,鄢教授还为我们列举了以下七个方面,来讲解学习品质的培养应注意哪些原则。
第一,仅学会知识与技能,并不能保证幼儿已学会使用它们,学习品质是促使幼儿使用已经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因素。“拥有”并不等于“(将)会使用”,比如不少同伴关系不佳的孩子,他们是知道该如何与同伴交往的,也拥有交往的技巧,但却不倾向于去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学习品质是帮助他们“会用”的制胜法宝。
第二,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可能会伤害使用该知识与技能的品质。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厌学”的儿童,他们并非其自身不具有学习的知识、能力,而是获得这些知识、能力、技巧的过程中,伤害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第三,一些教育上很重要的品质,如好奇、兴趣、探究、想象等,可能在幼儿出生或幼儿早期就已经具备了。幼年时没有学到的知识技能可以晚些时候再学,但品质一旦受到伤害或消失,则很难再恢复。所以,这些品质如果得到适宜的支持,就会逐渐增强;反之,可能会削弱。
第四,学习品质有好有坏,成人应想办法增强幼儿优良的品质,削弱不太好的品质。
第五,对幼儿的赞美不应过度,否则可能会伤害到幼儿的学习品质。鄢教授列举了跳绳案例,孩子被夸赞得过度,以为自己很厉害,报名参加比赛后,结果成绩不理想,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当幼儿过于在意自己的表现和别人的看法时,往往不能真正地投入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第六,学习品质应该是评价一所幼儿教育机构的重要方面。
第七,幼儿不太可能从直接的教导中培养学习品质,而是目睹身边的人所展现出的品质中模仿学习而来的。因此,成人应该经常反问自己:“孩子从我身上看到了哪些品质?”
学习品质的具体内容
学习品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好奇心、学习兴趣、主动性、坚持与专注共五个方面,它们相互依托,紧密联系。
培训中,所有参会人员对鄢教授提出的“关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这个话题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的讲座生动幽默,又富有激情,让我们感受到他渊博的学识和极具吸引力的人格魅力。鄢教授用大量真实的案例,将《指南》中有关学习品质的内容,为我们作了非常清晰地解析,从国内、国外的不同视角出发,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学习品质的内涵,深刻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