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汪涵说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甚至会对孩子动手。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以下3个阶段的孩子千万不能打骂。
3岁以内的孩子不能打
3岁以前是孩子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
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这一阶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自主性与羞怯、疑虑之间摇摆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打骂,不仅没有警示作用,还会让孩子对自身的行为感到疑惑,进而感到羞耻。
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胆小的性格,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最重要的是,3岁都不到的孩子怎么能经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娇嫩的皮肤,即使下手很轻,也很容易造成伤害,尤其是孩子的头部,稍微有碰撞,就很可能发生脑震荡,影响大脑的发育。
家长要怎么做?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既管住孩子,又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呢?
6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此外,哈佛大学心理教授曾对一些孩子进行测试。他们发现,孩子1岁时,想象、创造力高达96%,随着年龄的递增,7岁便发生逆转。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消失了,只剩下原来的4%。
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平均会遭受到两万次的“伤害”。其中,对他们伤害最大的,竟来自父母。所以,父母的打骂很容易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变得畏手畏脚,缺乏好奇心和热情。
家长要怎么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听得懂道理了。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说话和解释的机会,弄清楚他的心中所想,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行为。
当我们认为孩子不可以再有下次的时候,就要看着他,严肃地指出他的错误。情绪要稳定,语言要简洁,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地唠叨。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和孩子唠叨一堆,却往往说不到点子上。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相反还会产生超限效应,让孩子有逆反心理。
我们要一定要记住一点,我们责备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千万不要批评孩子的人格或人品。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只是对他的行为不满,对他是一直尊重并爱着的。
最后,我们要告诉孩子,虽然犯了错,但是我们对他的爱不会减少一丝一毫。犯了错就批评,无关乎爱与不爱。改正了,这事就翻篇了,既往不咎。
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打
抵触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们越是不屈;你越是打骂,他们越是叛逆。想控制他们像控制几岁的孩子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从青春期一开始,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占据和控制,想法和行为都将产生巨变——这股力量就是荷尔蒙。
科学家发现,荷尔蒙使大脑中掌管情绪的地方——杏仁核特别活跃,因此青少年的情绪起伏都比较大。而掌管理智、决策的大脑的总指挥额页,一般要到20至25岁成熟。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荷尔蒙折腾得阴晴不定,晚熟的额页又不能出来控制局面,从而整个人显得冲动不理性。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爱发脾气,易怒,不听话,并非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更多的原因是身体里的荷尔蒙在作祟。
家长要怎么做?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一分责怪,多一体谅,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保持亲子沟通的顺畅。
请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