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一味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在“为*****学习”的口号下,人自身的价值被忽视甚至被抹杀了。这一点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结果是,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相当程度上是缺乏理智和情感,志趣和爱好,生活态度冷漠,精神世界贫乏”。
在今天,教育理应从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特别是学校德育,再不能将人视为工具。
德育 不是要把人培养成唯命是从的的温顺良民,也不是培养“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小写的人,更不是要把人培养成六亲不认的好斗分子,而是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认识自己,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自尊自爱、善待他人,热爱社会,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公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具体地说,中小学待德育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七个良好的品质:
1.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近年来,中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逐年增多,除了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紧张、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等原因外,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德育,首要的是培养或巩固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中学生只有相信前途是光明的,相信耕耘是会有收获的,相信雨过后天空更晴朗,他们才会在困难面前知难而上,勇往直前。
2. 利已不损人的做人底线
在不放弃“共同富裕”这个最终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已经允许更进一步说是鼓励帮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了。那么,在德育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提倡“利己不损人”这样的观念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原则。它虽然不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观念显得崇高,但更具有现实性,更符合一般中学生的心理。毕竟,我们培养的首先是普通公民,而不是社会精英。
3. 责任意识
成绩不好,是教师要求不严;上学没有带齐教材,是父母关心不够;交友不慎,是父母管教失责;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是父母没本事……这些话出自一个已经成年或快要成年的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之口,是很不正常的。
个性、自由应该与“责任”二字紧密相联。中小学德育在弘扬个性、崇尚自由、鼓励自我设计的同时,必须重视对中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放开手,让学生摔几个跟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建立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
4. 合作精神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交流合作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际和国际之间的交往合作日益频繁。因此,只强调个人利益,只强调竞争,是远远不够的。
中小学德育应该使中学生明白,“个体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有限,更多的是群体与团体之间的比较和较量,这种竞争则意味着群体内部与外部空前的协调和配合。”如果不善于和其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综合,一个人的发展就会是有限的。所以,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适应未来,实现自我的必然要求,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之一。
5. 尊重他人
在日本、美国、中国数千名中学生中进行的一次有关“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的调查中,日本学生的答案“第一位是父亲,第二位是母亲”;美国学生的答案“第一位是父亲,第二位是球星,第三位是母亲”;而在中国学生的答案中,前十位竟没有为他们辛苦操劳的父母!
这个调查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中学生父母与孩子缺乏朋友般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中学生缺少尊重他人、感谢他人的意识。近年来,更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宣称,自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老师应该请客,理由是他为学校争了光。说到教师的辛苦,许多学生更是并不为之所动,因为他们“是交了学费的”。同样道理,在社会上接受别人的服务时,我们的中学生也难得说声“谢谢”,因为这是他们花钱买的服务。
把人与人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金钱交易关系是当下中学生人生观的一个突出表现。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交易关系仅仅是人与人关系的一个方面。
6. 尊重生命
近年来,中小学生向同学施虐的校园恶性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其中不乏骇人听闻的事例。对于这类事件,人们多是从现在并不理想的社会伦理环境、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等处寻找原因,这固然有道理。但更值得关注的,可能还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制度中缺少尊重生命的教育。
众所周知,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培养了太多人们之间的敌意,学生被告知他们所能热爱的只是诸如人民、国家、主义等必须终生仰视的宏大对象。这样的教育使孩子们“不能培养积累起对具体生命的爱与同情,使他们难以体会到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平等的对象施以爱心时,自己所能收获的真诚回报和心灵间得到的加倍暖意”。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又使得本该被人们俯视的金钱成了世人追逐的对象。为了钱,妇女和儿童可以成为商品;为了钱,可以贪赃枉法,任意践踏他人的利益。教学中不时有学生会说出诸如“中国人多,死掉几个有什么了不起”之类的话,对生命的漠视简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强化“以人为本”思想,应该增加“尊重生命”的内容,使学生能在发自内心地自我尊重的同时,学会对他人的了解、信任、欣赏和包容,学会对生命的敬畏。
7.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个人的不断进取;二是指个人超越小我的狭隘,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里指的主要是后者。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个人的成长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所能提供给个人的条件。社会越发达,个人的发展也就越有保障;而社会的进步发展,又总是取决于人们的奉献,取决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一个只图享乐的社会注定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古罗马的灭亡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自觉地为社会服务,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应当是我们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