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所处的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变化与矛盾的时期。那么,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如何?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调查涉及北京、山东、广东、黑龙江等六省一市的两万名初中生和两万名初中生家长。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家长而言,“日常学习”仍高居家长对子女关注点的首位,占60.59%;对子女“情绪情感”的关注排倒数第二,仅占到21.84%。而初中生家长在家庭教育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满意度均属于中等偏下。有专家指出,如果家长不能真正了解初中生的发展特点,仅凭认识上的刻板印象对子女行为进行否定和批判,极易引发亲子冲突。
可以这么做!
用情感型沟通化解亲子冲突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扮演的角色应是“人生导师”
家长不是万能的,步入中年后,多数家长都会面临来自生理、工作、婚姻、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困境,在处理亲子关系时也倍感吃力。专家建议,对初中生而言,深入的情感沟通不仅能加深亲子间的相互了解,更是化解中年家长心理“危机”和初中生青春期焦虑的关键。
■专家观点
加强“情感型”沟通的质和量
●张敬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主任
亲子沟通的内容可包含三类,即事务型沟通、消遣型沟通和情感型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应涵盖以上三种类型。解决青春期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问题的关键即在于加强“情感型”沟通的质和量。
首先,“迎合”孩子的话题,打开他们的口。家长们切忌将聊天话题紧紧围绕在“学习”和“学校”间,而应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无论是偶像还是一款流行游戏,家长不要一味排斥,试着去欣赏、接受,挖掘其中有意义和积极的教育点;其次,培养与子女的共同爱好,拉近亲子间的心理距离;再者,自如转换朋友-家长的角色。
小学生更希望父母是其“玩伴”,而进入青春期,中学生更需要“人生导师”,在其迷茫时和他一起“探讨为人处世的道理”、“受委屈或挫折时给予其鼓励”、“拿不定主意时帮他分析”。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青春期男孩的亲子沟通和父亲教育的影响力。
本次调查显示,初中男生与家长的沟通缺方法,对话更困难。此外调查还发现,初中阶段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力比女儿更大,男生更希望获得来自父亲的情感支持。
多和孩子聊聊友谊、爱情、健康、职业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中学阶段是最典型的群体社会化阶段,在青春期孩子心目中,同伴关系远比亲子关系重要,所以他们在父母面前“宁死不屈”,而在同伴面前“乖乖投降”。父母要理解和支持孩子多与同伴在一起。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父母与孩子交流什么,父母的人生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对孩子影响很大。调查显示,亲子话题多集中在“学习”和“学校”两方面,这显然是走入误区的表现。中学生的父母需要多与孩子谈谈“学习”和“学校”之外的话题,如友谊、爱情、健康、职业等。
家长自身也要有准确定位
●程忠智,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委员会副主任
家长要把孩子当成朋友,现在孩子的思维能力较强,家长遇到烦恼的时候,一方面要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另一方面也不妨跟孩子聊一聊,或者一起做些亲子运动。与此同时,家长先要对自己有准确定位,包括工作生涯、职业生涯想达到什么层次,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取舍,不会使自己很累的同时也影响到亲子关系。
不要这么做!
父母观念不统一 教育就是失效的
当“青春期”孩子遇上“中年危机”的父母,到底该如何相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观念一定要统一,统一了才能教育孩子,否则教育是失效的。
近日,一对中年夫妻因为孩子上课外补习班的事情,大打出手。母亲认为,为了孩子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学校,应该给正在上初二的孩子报课外补习班;父亲则认为,不应该让孩子那么累。在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母亲偷偷给孩子报了英语、数学课外补习班,父亲认为母亲不尊重自己和孩子,两人发生了口角,进而动起了手。
温方表示,这对夫妻存在的问题就是都认为自己是对孩子负有责任,但观念不一致时,双方又都不愿意放权。“这种现象在父母间普遍存在。”由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孩子学会了投机取巧、看眼色,谁对我有利就依靠谁,进而出现挑拨离间、编瞎话的事情。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委员会副主任程忠智表示,孩子到了初中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几个特点:性发育逐渐成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出现了逆反心理。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从心态、人际交往等方面往正能量方向提升,自己提升好了,与孩子才会有很好的沟通。”程忠智建议家长要多陪伴孩子,感情是培养出来的,“在互动中与孩子建立感情,效果会更好”。
中年家长与青春期子女相处时应避开的“雷区”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意见不统一时,必须有一方松手,真正能松手的才是对孩子的爱。因为松手的这方心疼孩子,怕孩子在两人拉扯之中受伤。——温方
遇到问题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怎么办,而是给予指导。这个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非常强,有时明知家长说的对,也会反着来,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程忠智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做父母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应该给他们做好生涯规划,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而不是父母代替孩子决定他们的喜好。——程忠智
中年家长与青春期子女为何频发“战争”?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变化与矛盾的时期。同时,初中生家长则已步入中年,面临来自生理、工作、婚姻、子女教育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危机”,“青春期遇上中年期”的独特结合,导致了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呈现出特有的面貌。
孩子说不了几句就开始烦
青春期的孩子什么样儿?叛逆、冲动、不好沟通……这些可能是人们给他们打上的标签。周女士今年四十多岁了,有一个正在上初二的儿子,她正在经历着一个青春期孩子可能发生的一切。“自从上了初中,我就发现他逐渐开始‘不听话’了,什么事都爱跟我们反着来,而且不爱和我们说话,有时说不了几句就开始烦。”在周女士看来,儿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乖巧懂事,“我还发觉他有早恋倾向,回家就抱着pad和别人聊天。”
周女士说,自己也曾试着和儿子多交流,但感觉儿子并不领情,三言两语就把她打发了。“孩子爸爸是单位部门领导,比较忙,和孩子沟通不算多,主要是我照顾孩子。”周女士坦言,自己工作也比较忙,又要照顾家庭,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与孩子拌嘴、吵架也是常有的事。
成长中的波动不宜贴标签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变化与矛盾的时期。”《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张敬培指出,从生理上看,初中生个体的身体和生理机能急剧变化,表现为身体形态的变化、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从心理上看,初中生开始进入“心理断乳期”,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更强,迫切希望成人社会认同他们的自主性,并试图脱离家长的控制,但他们在心智上的青涩、经验上的贫乏、经济和情感上对家长及家庭的依赖,使得他们内心常处于矛盾困扰和冲突状态;从社会关系上看,初中生也呈现出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开始疏远成人而热衷与同伴交往,且同伴影响力日趋增大。
“与此同时,初中生家长多已步入中年。”张敬培说,在家长的认知方面,一提到青春期,就会用“叛逆、令人头疼、早恋、不好沟通”等流行标签加以描述。其实,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第一次“聚合”在了一起,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初中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这些波动是成长性的,而非破坏性的,如果家长不能真正了解初中生的发展特点,仅凭认识上的刻板印象对子女行为进行否定和批判,极易引发亲子冲突。
心灵陪伴应重于物质养育
“所以,对初中生家长而言,必须顺应并适应子女的这种青春期变化,明确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张敬培指出,从子女需求上看,初中生更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是生活经验、情感支持、心灵沟通。因此,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相比,家长“养育者”和“玩伴”的角色逐渐淡化,而“心灵陪伴者”和“方向引领者”的角色则需要逐渐凸显。
“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最大特点是青春期的家庭教育,而青春期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理解和尊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就像奠定基础一样,小学阶段需要更亲密也更严格的教育;孩子升入初中一个突出的心理变化是成人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如果没有理解和尊重,无论什么教育都可能失败。
夫妻关系是家庭生活中的第一关系!
在这次调查中,初中生的家长在亲子沟通、夫妻关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Q:你觉得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A:超三成的子女认为父母关系“不太融洽”甚至“很糟糕”,仅有7.54%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系很亲密。
■调查
调查显示,初中生家长在家庭教育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满意度均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父亲的家庭教育满意度低于母亲。在对家庭负面事件的考察中进一步发现:随着夫妻双方在家庭教育中自我评价和对配偶评价的降低,出现家庭各种负面事件,如“意见不一致常争执”、“不顺心时爱唠叨”、“无心犯错也常被责备”等的比例也大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对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的调查中,夫妻共同教育子女的仅为43.02%,由母亲主要承担教子责任的则高达40.70%,由父亲主要承担教子责任的比例则是很低。可见,在初中生家庭中,超过一半的夫妻,家庭教育协作情况不容乐观,缺乏应有的凝聚力。而当问及学生“父母在教育你时,通常会怎么样”时,学生认为接近一半的家长在教子问题上存在分歧,其中“总是各执己见”的高达27.49%。
■解读
张敬培指出,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调查发现,父母关系越融洽、亲密,在家庭教育中产生分歧、各抒己见的比例越低。相反,在父母关系疏远的家庭中,夫妻间在教育中很难达成共识。这种非良性的夫妻关系模式直接对家庭氛围造成负面影响,并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甚至冲突。在亲子沟通方面,当夫妻关系疏远时,家庭中亲子间缺少沟通话题、缺少沟通方法的比例更高;在子女情感疏导方面,在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当子女遇到负面情绪时选择向同学倾诉和自己应对的比例更高,而愿意与父母分享的比例更低;当子女感觉父母给自己的压力过大时,选择“主动和父母沟通”的比例较低,相反,选择“忍耐、妥协”和“找他人倾诉”的比例较高。可以说,夫妻关系作为家庭生活中的第一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氛围,同时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Q:家长现阶段主要关注点在哪里?
A:“日常学习”高居首位,占60.59%;对子女“情绪情感”的关注排倒数第二,仅占到21.84%。
■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孩子的学习”和“升学压力”是家长最困扰的教子问题。而张敬培也同时指出,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初中生社会性的发展,同伴逐渐成为他们重要的情感依恋对象,家长的影响力在降低。调查初中生更愿意向谁倾诉心事,超过半数学生选择“朋友、同学”,这一比例高达55.54%,而选择“母亲”的比例仅为14.34%,选择“父亲”的比例更低,仅占3.44%。
■解读
调查中,逾九成家长为“60后”和“70后”。“这个年代的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认同度相对较高,因此对子女的学习尤为重视。”张敬培发现,初中生家长对子女的关注不仅是把学习放在了首位,并且将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子女学习的关键因素,而较少关注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
“随着初中生心智日渐成熟,他们对于情感的需求更加强烈,但家长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学业上,而忽视深层次的情感沟通,以致出现父母与子女缺乏共同话题、孩子不愿对家长说心里话等,进而使青春期子女与中年家长所特有的诸多问题、矛盾难以化解,亲子间冲突频现。”张敬培说,长远看,这不利于建立成熟、稳定、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