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开大学新闻网报道,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因病于今天0时4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1岁。申泮文是我国当代无机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他投身化学教育事业70余年,90多岁时仍给本科生讲课,每次上课200人的大教室都座无虚席,不少学生听过他的课后,放弃了改专业的想法,真正“爱上”了化学。
杨绛、周有光、申泮文……一位位世纪老人的离开带给我们一次次的震撼,他们身上不仅有着岁月的沉淀与积累,更有着在各自领域耀眼的成绩,阅读他们的故事,就仿佛在读着一本大书。申泮文,这位从教70多年的老教师,一生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这位教育界的泰斗、师者典范,又会给老师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93岁高龄仍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不少学生听完他的课真正“爱上”化学
几十年来,申泮文先生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活跃在基础课教学的第一线。77岁那年,他被诊断得了胃癌,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出院后,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仍然执意回到讲堂,93岁高龄的申先生还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在南开园里,老先生骑着自行车去上课成为最动人的一景。
2007年夏季的一天,恰巧在申先生给本科生上课的时间,突然白昼如夜,暴雨瓢泼,“很多同学都没能赶来上课,天气太糟糕了”,2007级大三学生马长青说,上课之前,申先生出现在教室门口,手里握把雨伞,半个身子湿透,额头的雨水顺着皱纹不停地滴落下来,那一刻,掌声如雷。
你可会想到,就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事业上的“黄金时代”竟然是从60多岁开始的,1946-1959年,申泮文在南开大学任教。1959年,申泮文主动参与支援山西大学建校的任务,举家迁往太原,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成了山西大学化学系,一干就是二十年。他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山西大学化学系的建设和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艰辛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78年底,申泮文回到南开大学工作,开始了他事业上的“黄金时代”,他曾说:“如果从科学家和教育家两个身份中选择,我宁愿做一名教育家。”
他风趣幽默,激情四溢,每次上课200人的大教室都座无虚席。不少学生听过他的课后,放弃了改专业的想法。2004级本科学生彭宇星说,申先生不仅亲自为他指导毕业论文,还亲笔为他修改留学申请。“说是修改,其实爷爷简直就是为我重写了一遍。”拿回申请信的一刻,小伙子的眼睛湿润了。“我希望以后能做像申爷爷一样的教师”,毕业前夕,彭宇星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百人计划”,到国外继续读研,将来回南开当教师。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带出一支化学教学领域的“国家队”
申老参加博士生答辩会,图片来自搜狐号“南开大学”
申泮文是我国当代无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在化学教育研究领域创下了多项“第一”:编写出我国化学界第一部中文教材;第一个引入美国科技出版物;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镍氢电池;第一个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他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堪称我国最高产的化学家。但他却永无止境,80岁开始学电脑,90岁在网上开博客,是我国年龄最大的网络写手之一。
申老开通教育博客,图片来自搜狐号“南开大学”
申泮文倡导团队精神,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他以建设无机化学重点学科为目标,有计划地建设教师梯队,组建起一支由20多位老、中、青三代教师构成的教学创新团队,开展无机合成、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三个方向的科学研究。2008年,他带领的南开大学无机化学创新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我国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成为化学教学领域的“国家队”。
南开的“无机化学创新教学团队”不仅培养本校的青年教师,也接收其他院校的教师学习,特别是西部地区师资。自1980年以来,到南开进修的教师回去后都成了所在院校的教学骨干。
“没有爱国主义作基础,任何教育都是空谈”
申老讲授南开爱国精神,图片来自搜狐号“南开大学”
申泮文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目睹了侵华日军炮轰南开大学的野蛮行径,他深深感到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之本。1982年,已经66岁高龄的申泮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每年新生入学,南开大学的很多院系都邀请他开办“铸我南开魂”系列校史讲座,对于这样的邀请,申泮文从不拒绝。曾经就读于南开中学的王普周谈道:“我们搞爱国主义团日活动,想拜访爷爷,听爷爷讲南开精神,可当时爷爷正住院。大家本来不抱希望了,没想到爷爷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申泮文先生被师生誉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行者”,申先生说:“不应该我做先行者,每个人都应该当先行者。我们办教育就是为了建设国家。”申泮文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诠释了爱国的真谛,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重。
不仅是教育家还是翻译家,创造了“翻译界”的美谈
图片来自南开大学新闻网
申泮文是一名翻译家,一生中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都用在翻译上。《中国翻译家辞典》对他的记述是:“申泮文是一位有能力的集体翻译工作的组织者,他所组织的翻译工作以快速和文笔流畅著称。”
他的翻译之路颇具传奇性。1934年他在上高二时,经“一个暑假的胜利”,从英语交白卷变成英语“好学生”;1952年在病中参加学习班,18天“速成”俄语后,在1952~1959年间翻译出版苏联教材12部16卷册300余万字;1978年,组织“大兵团作战”,创造了四个半月翻译105万字《普通化学》的美谈。
值得一提的是,申泮文持续近三十年的一项翻译工作——美国化学会《无机合成》丛书的翻译。
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申泮文注意到了美国化学会每年一卷出版的丛书《无机合成》。考虑到无机合成属于无机化学发展的最基础的内容,同时他也乐于动手、喜欢实验,便有了翻译它的想法。1956年,申泮文给科学出版社写信,说他愿意把这套书翻译成中文介绍到国内。科学出版社同意出版。
申泮文组织翻译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大兵团作战”,即组织教师、学生们一起来参加。通常的做法是,将外文书稿复印下来分给大家,大家分头翻译。译文初稿汇到他这里,他来修改、润色、统稿。因为利用了集体的力量,同时自己夜以继日的努力,使得工作可以快速、优质地完成。这种集体翻译的工作方式,在全国来说独树一帜。
学生时代就是体育爱好者,九旬老人终圆奥运梦
在南开大学西南村申先生的家中,客厅和卧室各有一台彩电,申老从学生时代就是体育爱好者、运动员,2008年,申老已经92岁高龄,奥运比赛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老人随时都在看赛事,“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我是和老伴、儿子一起在客厅看的。16个比赛日里,我们家的两台电视同时都开着。我最喜欢看跳水、篮球、排球、跆拳道比赛,中国人神啦!”
从1929年来到天津,先后进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大上学的申老,已深得老师伯苓公的体育思想精髓,最早发表、介绍张伯苓先生教育思想、奥运理念的文章《中国近代体育运动之父》等,都是申先生亲笔撰写的。他说:“从运动员身上,我看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我们搞教学、科研,同样需要执著地追求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