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一名村干部,却放弃了这份有着稳定收入的工作,从零开始,一手办起了铜鼓县阳光益智康复中心,让智障儿童有了“新家”。她就是刘宜芬,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2013年,刘宜芬在铜鼓县街头看到一张招募志愿者的海报:一个孩子因家人无暇照看,只能被一根绳子拴在窗户上;一个孩子被家人紧紧关在房间,只能通过狭小的窗户看着外面的世界……作为一名母亲,此情此景让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那时起,刘宜芬就在想,要是有一所学校,把这些孩子收养起来,帮他们康复就好了。
在县残联和县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下,2014年,刘宜芬创办了铜鼓县阳光益智康复中心。虽说办康复中心会有资金扶持,但先得垫资启动。对此,刘宜芬想也没想就拿出自己近10万元的积蓄用以添置课桌、床铺、教学用具等。2014年9月,康复中心如期开学了。截至今年6月底,康复中心共有32名孩子,有的患自闭症,有的患脑瘫,有的是弱智,生活不能自理,有时磕了碰了,连哭都不会。李莹(化名)在家摔跤骨折了,还是刘宜芬在康复中心察觉不正常,把她送到县医院拍X光,才知孩子骨折,痛却不会说。刘宜芬心疼不已。李莹家里困难,刘宜芬便垫付了医疗费,直至恢复。
一颗心全扑在康复中心上的刘宜芬渐渐忽视了自己还在读小学的两个儿子。一天,她忙到凌晨回到家,发现房门被反锁了。大儿子听到敲门声却不开门,站在阳台上哭:“妈妈,你不要我和弟弟了?自从你到了那里,我们经常饿肚子,今天弟弟都饿得睡着了。”儿子的哭诉,让刘宜芬也忍不住哭起来,她有一丝动摇了。然而,当看到32张孩子的脸,她却暗下决心绝不轻易退缩。于是,她开始锻炼两兄弟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她的事业……当听到那句“妈妈,我不怪你了”,刘宜芬热泪盈眶。
“希望康复中心不仅仅发挥保姆作用,希望康复中心的孩子最终都能够融入社会”,这是刘宜芬常说的一句话。她做到了,王全(化名)是最好的佐证。王全刚来康复中心时,不能说话,也不会走路。面对如此情况,刘宜芬和康复中心的其他老师们不厌其烦地一句句教他说话,一步步地牵着他的手练习走路。一年过去,王全能说话、会走路了。康复后的王全随父母去了浙江,准备进学校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说起孙子的变化,王全的爷爷老泪纵横:“没有刘老师,就没有我孙子的今天!”
如今,康复中心虽然已经走上正轨,刘宜芬却不敢松懈。她仔细地将社会各界捐赠的钱物登记造册,定期向社会公布。她始终秉承“康复中心是公益事业,取之于社会,用之于孩子”这一理念。因为,她要办一个让社会放心、让爱心人士放心、让家长放心的阳光公益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