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我还在睡觉呢,听到一个孩子又叫又闹,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后来我就起来寻声找去,看到一个这样的情景“一个女孩,奶奶抱着女孩,爸爸在拳打脚踢着那个孩子”我二话没说就上前拖拉着孩子的父亲,嘴里还说这“有什么事非得要打孩子才能解决的”。这位爸爸好像就此作罢,结果这女孩对着他孔叫,嘴里说着什么我也听不清楚好像是说,我脚痛什么的就不去”说着就站起来上楼梯,父亲见状就去追着孩子打,我也跟着跑去,拉着孩子挡在孩子身旁,很坚定的说“绝对不能打孩子”父亲好像也不想这样,看得出来他也是出于无奈了,才出此下策。后来孩子的父亲走了,孩子的嘴里还念叨着“我要妈妈”。后来,我就问这他们吵架的原因,孩子没有说。在旁的奶奶回答道“没有事,说这孩子隔三差五就这么闹一回的”孩子的情绪有点稳定了,结果妈妈来了,很气愤的对孩子说不去学校就干嘛干嘛的。孩子又跟妈妈斗起嘴来,结果越闹越凶“在妈妈口中得知,早上妈妈教孩子自己洗脸的毛巾自己挂,结果孩子没有做,倒是她姐姐就帮她挂起来了,这下矛盾来了,他就说他姐姐”女孩反驳“你们一生气就打我踢我,而且昨天多给姐姐钱”妈妈也接着解释“你有5元多,把多的钱交出来,结果不愿,妈妈就跟孩子说,拿2元给姐姐,结果妹妹给了2元,其中一张是破的,随着爸爸就给换了一张给姐姐哪里有多给姐姐”女孩就反驳“姐姐的表情很讨厌,恶心”当然我在旁也劝着,好像不起作用,想着又快要上班了,我就记下孩子所在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就上楼。我走后事情还在继续,一直维持也大概十多分钟。就安静了。
我想像这样的事件我们是不是较常见的,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双方都要冷静下来。在有人劝架的情况下。父亲和母亲,都要离开,不要碰面,孩子的情绪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因为在吵闹的环境中,气氛紧张,人的精神紧绷,情绪就会高涨,负面的情绪就会不容易掌控,后果只有自负。
冷静下来之后,父母亲不是走了就没事了,留下的都是气愤。聪明的父母亲,他们在冷静之后,就会想,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次,就要找找孩子闹的原因了。
我了解到孩子读四年级,年龄10岁多。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特征如下:
10岁的孩子处在儿童的后期阶段,孩子开始从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极其有限的,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
研究表明,人脑在10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研究还表明, 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发育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相反,大脑的抑制能力加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有意识。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能力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匪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
10岁孩子是培养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情感发展有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步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这个时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得孩子的情感控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随着学生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社会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和耐心引导。
从 10岁开始,“家庭”对孩子有了真正的意义。这时的妈妈的地位,又回到了5岁光景,成为孩子世界的中心。他不但依赖妈妈,而且尊敬甚至崇拜妈妈。他特别希望妈妈随时在身边,愿意和妈妈聊聊他学校和朋友之间的事情。他很能接受妈妈对他的期望,也乐意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好,看到了这些特征,就了解到,这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有根天平秤,有点不平的事他就会表露出来。好回归我们的事例中的孩子,从他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了,孩子对父母处理的事情觉得不公平,“为什么爸爸生气就打他,不打姐姐,为什么会多给钱姐姐,而不给他。”那么孩子要表达的很清楚了,接下来就要看父母怎么去给孩子解说了,(沟通)这个很是要注意话语术的,因为这阶段的孩子自我的意识很强了。首先尊重孩子,然后心平气和的和他说你们为什幺这么做,回答他的问题。(记得是静下心来的沟通,并且要表达出,你是爱他的。)
最后,就是要反省父母的教养方式,要从新改变你们的教养方式。
对于这点我个人有点小建议:
(1)、一天最少和孩子的沟通半小时;
(2)、一周最少要有2-3次亲子活动; (户外、户内都行)
(3)、在发脾气前一定要离开。(或者闭着眼睛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