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社会教育
培养健康人格,认识青少年教育的重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6-04-27 14:49:53  来源:海峡教育网   作者:  编辑:yt  关注度:2112

核心提示

青少年教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教育的缺失以及不健康的教育方式都会使得青少年的成长受到严重的撞击,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常常只注重教育的形式,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身,培养健康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核心。

  青少年教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教育的缺失以及不健康的教育方式都会使得青少年的成长受到严重的撞击,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常常只注重教育的形式,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身,培养健康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核心。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曾经在做客齐鲁大讲坛时,作了题为《良好的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的专题报告,他认为儿童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反生活倾向是青少年教育的重大误区。

  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的荒废

  儿童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儿童认知世界总是从身边开始、从生活开始。而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我国教育走入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反生活的教育。

  “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几乎成了国民的共识。孙云晓认为,这种教育祸及孩子一生,不会做饭、不会照料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没有敬老之心、合作之意。

  当前,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倾向严重。很多幼儿园开课,甚至还有作业。有的幼儿园竟然把莲藕的藕、板凳的凳、酱油的酱、跳舞的舞,列入学前要认的500字。幼儿教育小学化,把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今天的教育有一个非常大的危险,叫做教育的荒废,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紧,学生的负担很重,而实际上真正的教育被忽略。比方说心灵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健康人格的培养,被严重忽略。

  让孩子形成“人生有目标,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家庭教育最重要。孙云晓认为,家庭教育是对人影响最长久、最深刻的教育。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些家庭出来的孩子依然是健康的、优秀的。

  家庭教育的重点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尤其要侧重培养让孩子形成“人生有目标,做事有计划”的智慧性习惯。孙云晓指出,中国的青少年有一大弱点,就是盲目性学习,到考大学了,不知道考什么大学好、什么专业适合自己。

  哈佛大学一项著名研究表明,3% 的人能写出清晰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13% 的人写出大概的目标,大概的计划,另外84% 的人没有目标,没有计划,还没想到。10 年过后,又找到这些人,再作同样的研究、分析,发现那 3%有清晰目标和详细计划的人,是另外84% 的人收入的10 倍,成了美国社会的精英。那 13% 写出过大致目标、大致计划的人,收入是另外84%的人收入的两倍,成为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那些一直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人,生活的水平比较低。所以这说明,成功与幸福都与他有没有人生的目标和奋斗的计划有关系。

  据孙云晓介绍,看到自己即将高考的女儿很紧张,他就说:“没关系,闺女,能考上个大专就可以,将来专升本。”后来女儿说,想去复旦大学,他就鼓励女儿努力去做:“尽管有难度,但你有这个志愿,梦不做白不做,高考有一次,考好了可以上你的第一目标,考不好,上你的第二目标、第三目标。”

  后来女儿很努力,按照自己“读大学,同时也是读城市”的理念,以微弱优势被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录取。

  孙云晓强调,作为父母,尊重孩子,重大问题让孩子自己决定,没有理解和尊重的爱是不健康的。

  “富二代”不是规律,而是教育失败的结果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只靠学习成绩,还有很多生活的内容: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爱心、责任感、自制力和抗挫力,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能够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克制自己。

  2004年,一项针对中国跟澳大利亚儿童自制力的比较研究发现,同样在一大一小两盘巧克力面前,70% 以上的中国孩子很快就表现为“等不及了”,拿到较少的一盘;而澳大利亚孩子则70% 以上都能等到15分钟以后,并能获得较大的一份。

  研究表明,一个孩子能为自己更重要、更长远的利益而克制自己暂时的欲望,长大之后,独立性、责任感、自制力都比不能等待的孩子强,更容易有作为。

  孙云晓认为,我们今天培养了太多不能等待的孩子,做父母的压根儿就没想让孩子等待。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又怎么能等待?一个不能等待的孩子,就很可能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则是一个没有幸福的孩子。社会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饱享剥夺理论”:当一个人的需求被满足的时候,他的快乐也随之被剥夺。

  现在富有的家庭越来越多,可是常常富不长久,其实“富二代”不是一个规律,而是一个教育失败的结果。


分享到: 更多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在线投稿 | 后台管理 | 万创短信 |
江西省手机家长学校 学服通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43568号-2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康宁街25号1幢261室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11850  |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