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首页-新闻资讯
2019年每所初中学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超50% 发布时间:2016-04-15 17:29:07  来源:新浪网   作者:  编辑:吴紫威  关注度:967

“小升初”家长看过来,2019年本市将实现每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今年通过就近入学的新初一学生三年后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将超过50%。这是今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办法向社会和家长传递的一种清晰的政策导向。

  主打“优质资源”和“优质机会”政策供给的组合拳,使资源分配杠杆、考试内容杠杆和招生方式杠杆齐发力将是本市从今年起彻底破解“小升初”难题的突破口。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对于这种政策“组合拳”给出的具体解释是:通过区域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扩大和赋予一般初中校优质“初升高”机会,直接影响今年“小升初”甚至“幼升小”家长的观念和对就近一般初中校的认同,让就近登记入学学生明确看到三年后升入各所优质高中的机会,由被动派位变成主动选择,从而让就近入学成为常态,进一步解决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难题。

  具体而言,通过在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供给侧加大市、区统筹力度,三年后将确保实现每一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比例不低于该校当年参加中招人数的50%,而且是以校内选拔为主,除要求考生中考成绩达到500分以上(含),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平时在校表现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三年后本市中招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将实现“校额均等”和“机会均等”。

  怎样确保实现这样的“两个均等”呢?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为此本市还将出台系列配套措施,包括三年后优质高中统招批次招生继续沿用2015年方案,三年后优质高中范围及其统招规模与2015年保持基本一致,确保存量不变;2015年统招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超过50%的初中校三年后不再投放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名额,低于50%的初中校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名额,补充部分的名额将通过计划扩大的增量来解决;三年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等招生计划以今年初一入学新生数量为基数,平均分配到每一所初中校,确保各校10%左右的学生获得贯通培养录取机会。

  举例来说,如果一所优质初中校在2015年通过统招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那么,这所学校在2019年中招时将不再享受优质高中名额分配计划;而如果一所一般初中校在2015年通过统招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只有10%,那么2019年中招时新增优质高中投向该校的名额分配比例还将增加40%,一共达到50%。

  分析了这样的政策设计,在今年的“小升初”乃至“幼升小”中,家长还用得着费尽心力择校吗?还用得着因为孩子就近升入一所一般初中校而焦虑吗?

  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大可不必!”本市通过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打“资源优质”与“机会优质”政策供给的组合拳,统筹小学入学与优质初中对口直升、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市级统筹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等一系列红利政策的组合运用,让区域内学生享受小学、初中和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与机会的总和趋于均衡。这是2014年以来本市推出的优质资源实质性扩大、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和贯通培养试验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和固化,最终指向是切实提高每一个孩子的实际获得感。

  那么,这样的政策设计是不是鼓励家长在“小升初”时又转而刻意去选择一般初中校呢?

  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其实没有这样的择校机制,只需遵循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要求就近登记入学,努力学习。同时,市教委在随后即将推出的系列政策中还要明确三年后参加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到校招生的学生均需参加当年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同时必须满足在同一所学校具有连续三年学籍等条件,从而避免了想通过中间转学等途径以增加获取优质高中入学机会的通道。

  事实上,“小升初”乃至“幼升小”时,总有一些家长绞尽脑汁想给孩子“择校”,其实,“择校”不就是选择未来拥有较好的升学机会吗?现在,本市的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指标到校、校内排队、校额基本均等等系列政策措施,是不是该给今年每一位“小升初”乃至“幼升小”的家长吃上一颗“定心丸”呢?!很显然,分析政策,理解政策,严格遵循政策才是“正道”!


分享到: 更多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在线投稿 | 后台管理 | 万创短信 |
江西省手机家长学校 学服通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43568号-2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康宁街25号1幢261室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11850  |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