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面对孩子时,我们常常束手无策,你不让他玩儿的,他偏要玩儿,你让他做的,他偏不做,最后“逼”得我们纷纷动起手来,非得好好管管不可。
然而结果……除了加深亲子间的嫌隙,让孩子更加和你“反着来”,没有任何作用。
无限制地看电视,沉迷游戏,为买玩具耍无赖,不去做作业,不让你去上班……你所认为的孩子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很好解决。
1
同事里不乏一些宝妈,
她们总是互吐苦水:
小宝沉迷游戏,
不让玩,他就闹;
豆豆每次放学后要看很久电视,
每天晚餐前都要打一场拉锯战;
有时候,
甚至不让小孩起床拖沓这件事,
孩子都要和自己斗争一番。
为什么父母越禁止,
孩子反而越喜欢做呢?
我的小孩今年7岁,
幼升小,之前也是典型的叛逆派,
然而,正如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方法,
在使用了以下这些方法后,
我这个宝爸,
成为了孩子乐意合作的对象。
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
我这个育儿老司机的经验,
希望能对这方面有困惑的宝妈宝爸有所帮助。
2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
孩子叛逆行为的真正原因。
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体会,
如果你的Boss每天都在你的耳旁,
要你今天不可以这样做,
明天不能那样做,
你是否会受到打击?
你是不是也会反感呢?
你会不会开始考虑打开招聘网站,
设法另谋高就呢?
不错,孩子其实也一样,
虽然他们没办法“跳槽”,
但小孩却可以选择不执行父母“禁止”的命令。
你说“不”,他/她偏偏要做。
这在育儿心理的领域有一个专业的词汇,
叫做“权力的争夺”。
孩子的个性越强,
权力争夺的程度就越高。
尤其对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之间的孩子来说,
权力争夺往往是孩子“对抗行为”背后的心理真因。
3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为人父母的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具体说说:
用体验式教育让孩子学会控制用屏时间
现在家里一般都会有三个屏幕:
液晶电视屏、pad屏和手机屏。
比起纸质书,
屏幕所带来的多媒体体验显然对孩子更有吸引力。
然而,如果只是用语言告诉小孩:
电视/pad/手机看多了,
你将来眼睛是会坏掉的!
这样的语言表达就显得苍白无力,
很难对孩子有说服作用。
而体验式教育则完全不一样,
你可以找一副平光镜,
在镜片表面涂上一些牙膏,呈斑驳状。
让他试戴,接着告诉他/她:
这就是眼睛得了白内障的感觉,
小孩每天看屏幕超过45分钟的话,
白内障就会比正常人早发生喔。
然后不必你多说,
只要到了时间提醒他,
他自然会关掉屏幕,
转而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错觉,
那就是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监护人,
所以自己对孩子拥有绝对的权力。
然而,当你不让他看电视时,
他之所以会表现出更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这不仅是电视本身对他的吸引,
更是一种不愿意屈从于权力的表现。
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
孩子们通过反抗来施展或争夺他的权力:
拖延、大哭甚至通过报复让你各种不舒服。
所以呢,在亲子沟通中,
父母要求孩子不做一件事的正确方式
应该是说服,
而说服最有效的方式呢,
不是促使权力争夺的发生,
而是让被说服者自行得出结论,
这样才能终止小孩去做某事。
在体验式教育的过程中,
孩子通过试戴令自己视觉模糊的眼镜,
真真切切地尝到了白内障的苦头,
这种体验削弱了小孩对屏幕的需求,
所以他才会得出一个你想让他得出的结论:
看屏幕不能超过45分钟。
小孩的理性思维弱,
显然,体验式教育才是最适合的育儿方式。

利用分发代币管理孩子不良行为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孩子是那个光脚的,
由于手上没有谈判筹码,
他们最擅长的一招就会演变成耍无赖啦。
不仅毫无成效,
而且还浪费彼此的时间,
所以,我们需要给他一些谈判筹码,
然后让孩子坐上谈判桌,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天性爱玩,喜欢玩具,
如果他看中了某一款汽车模型,
我们不妨把这件礼物标价为10枚代币,
当他完成了一项具体任务后呢,
可以在家里的某个地方贴上一张大纸,
接着标记一个符号,
表示孩子获得了一枚代币;
而假如孩子表现出不良的行为,
比如说晚上不愿早睡,
那么就可提前预告这么做你会失去一枚代币。
而有预告的惩罚实际是不会伤人的,
如此这般,小孩的手上就有与你谈判的筹码,
你就成功地把孩子的思维切换到了谈判模式,
虽然未必次次都能见效,
但却已经能有较大的机率,
引导孩子做出良好的动作,
遏制小孩出现你不愿看到的行为了。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
人们普遍会对损失更敏感。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前景理论中提到:
比起收益,人们对损失更敏感,
因此,与其用奖励激励孩子不做某事,
不如用损失代币预告不配合的后果。
通过自己努力换来的礼物不仅让孩子更珍惜,
而且从小耳濡目染
胡萝卜与大棒(指的是奖励与惩罚并存的激励政策)的手法,
孩子将来是不是能成为一个深谙管理知识的领袖呢?

找到孩子的真实需求,
引导小孩做出爸妈想要的行为
有一段时间,
儿子养成了起床拖沓的毛病,
这让我们每天早晨的时间都变得非常紧张,
打骂的教育方式在我们家是不提倡的,
因为不但效果不好,
而且还可能会留下亲子间隔阂的后遗症。
于是,我和爱人、儿子找了次机会,
开了一个家庭小会议。
通过深度了解,
原来儿子内心里面认为,
这样可以和我们多待一会儿。
我和爱人相视一笑,
多么简朴但暖心的诉求啊!
然后我们对孩子说:
阿宝,我们每天早上在起床这件事情上,
要花费超过半个小时哦,
每个礼拜就要花掉3个小时的时间呢,
这样爸爸或者妈妈就要周末加班,
才能完成老板交给我们的任务,
难道你愿意爸爸妈妈周末去加班,
而不是在家里陪你吗?
儿子马上说:不要爸爸妈妈周末加班。
我继续说:
我们上次不是买了一套橡皮泥吗,
你想不想在礼拜六一起玩,
然后做好后拍照发朋友圈啊?
儿子开心得不得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
此后起床拖沓的毛病也改掉了。
陪伴是孩子的几个重要需求之一,
但孩子因为比较小,
他们未必能说清楚他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而强行禁止表面的行为,
又只会激发他们争夺权力的心理机制。
此时,如果我们能通过与小孩沟通,
努力了解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说清他们的观点和诉求,
并且把道理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清楚,
孩子们就极可能顺着你的指引,
到达爸妈想要他们到达的境地。

每对父母都是新手,
我们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
不得不直面育儿路上的坎坷,
不得不升级自己的认知,
设法学会更好地与孩子相处。
所以,
为人父母,
我们要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
知悉权力争夺的本质,
通过体验式教育说服,
通过分发代币让孩子坐上谈判桌,
通过找到孩子最真实的需求,
引导孩子达成我们想要的境地。
永远记住,
给他们选择的权力,
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