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注重习惯品行
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便盼着接回“优秀的成品”:
“老师是专业的,教孩子就让他们来”“家长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
他们不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不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和品行修为,而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其结果,既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也会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
所以,家长务必肩负起育人的责任,狠抓孩子的习惯品行。
02
常拿孩子作比较
为了激起孩子的斗志和干劲,不少家长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较:
“小亮成绩优异,你要多向他学习”“小明多才多艺,你也要加把劲”......
家长的初衷是好的,可频繁的比较,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和自备情绪。
正确的激励应该是,多挖掘孩子的擅长之处,多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和孩子一起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目标和计划。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积极向上。
03
为孩子包办一切
看着孩子折腾半天做不好,一些家长忍不住上前抢过来:
“你只管学习就好,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整天帮倒忙,别弄了给我吧”......
家长出面替孩子做,看似提高了效率,实则容易让孩子养成拖延、依赖的坏毛病。
要知道,除了学习知识,孩子的技能锻炼也不能缺(如动手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总结反思能力等)。
所以,家长要“授人以渔”,多给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
04
打扰孩子做事情
当孩子做事不熟练时,许多家长没有替着做,而是在一旁频繁打断:
“停停停,你到底会不会做啊”“你这样做肯定会失败,得照着我的方法弄”......
做家长的,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弯路、少出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可做事途中总被打断,既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也不利于孩子完整地学习、掌握做事的要领。
所以,建议家长提前教会孩子方法,并给他们一些试错的机会。
05
不注重家校配合
由于忙工作等各种原因,一些家长没有养成与老师保持沟通的习惯:
“老师不联系我,就证明孩子在校没问题”“有什么事等家长会、家访再说”......
这些家长,看似对老师、对校园教育十分信任,实则是对孩子的极大不负责。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密切跟进孩子的在校情况,了解孩子在学习、行为、习惯上的表现,与老师展开配合教育。
只有这样,家校教育才能做到互相促进。
06
忽略孩子的声音
比起和孩子平等商量,家长们更喜欢给孩子安排任务:
“孩子年纪还小,凡事都得听我的”“我这样做都是为孩子好,他以后就会理解”......
不听孩子的意见,不让孩子参与商量,他们便永远学不会独立。
要知道,家长培养孩子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孩子成为只会埋头照做的“机器人”,而是成为有想法会思考的个体。
所以,家长要多给孩子发表观点的机会,多听听他们的心声。
07
没起好带头作用
有的家长,嘴上和孩子说着一套,实际却做着另一套:
“孩子,你得这样做才行”“没事儿,爸妈是大人,会自己看着办的”......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言行举止,不论好坏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家长言行不一、明知故犯,他们的说教便不再管用,孩子照着家长的行为去做,结果只会越走越偏。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自身的榜样力量,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08
责备孩子的脆弱
孩子不小心摔倒磕碰了,有的家长非但不安慰,还责备道: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整天毛手毛脚的”“能不能好好走,就数你事情最多”......
结果,孩子身心都受了伤,再遇到相同的事便不愿和父母讲了。
孩子不敢说出自己的脆弱,家长还怎么了解孩子的情况?怎么及时排查潜在危险(如身体不适、被欺负等)呢?
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责备孩子的脆弱,多一点关心和感同身受。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曾说: “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的影响是终身清洗不掉的。” 上述8大教育孩子时常犯的错误,家长们一定要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