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
康德说:“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就是希望、睡眠和微笑。”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充足睡眠是保证大脑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不仅帮助儿童消除身体和大脑的疲劳,还能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多项研究表明,上课时间推迟,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青少年的身体机能每天正常运转要比成年人晚2小时,“让青少年早上7点起床,就好比让成年人早上5点起床”。在科研试验中,每天开课时间推迟到10点,学生考试成绩大幅提升。(小编说:前提是家长们有时间每天10点才送孩子们上学~~) 生物学研究显示,人在幼童时期倾向于早睡早起;而当人步入青少年时期后,昼夜节律会发生改变,导致青少年睡得更晚,起得也更晚。这种改变是由大脑内褪黑素的变化引起的,这一过程大约开始于13岁,在15到16岁明显增强,而在17到19岁时达到高峰。那么这个现象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应用研究与教育改进中心主任凯拉•瓦尔斯特隆(Kyla Wahlstrom)做了长期研究。她跟踪调查了在明尼苏达州、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的8所公立中学里就读的9000多名学生。结果发现,如果上课时间从早上8:00调整到8:35或者更晚,一个学期之后,学生们的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学成绩普遍提高了1/4个等级,例如从B提高到了B与B+的中间位置。 来自巴西、意大利和以色列的研究也获得了相似的结论。与把上课时间从早上7:15调到7:45的学校相比,上课时间从7:30改为8:00的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之所以上课时间推迟会获得这些好处,其关键是青少年保证了至少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而如果能达到9小时就更好了。在欧洲,很少有中学会在上午9点以前开始上课。还有其它研究表明,推迟上课时间可以提高出勤率,以及减少青少年抑郁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这些都因为晚点上课可以让青少年获得更充足的睡眠。 上海交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选取上海市6所具有相似特点的小学(6所学校的日程表相同、学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异)进行基线调查(睡眠、年龄、体重等信息),结果发现,适当推迟早晨上课时间确实能够促进学生睡眠情况的改善。 有关媒体曾对郑州市民“是否赞同中小学生早晨上课时间向后推迟?”以及“中小学生早晨上课时间应为几点?”进行了网上调查,3个多小时内参与投票的网友超过33500人。92%的网友赞成将中小学生的早晨上课时间向后推迟,近40%网友希望能推迟到8点半上学,另有50%的网友认为可以9点上学。 推迟学校早晨上课时间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比如学生的睡眠时间能够延长,精力会更加充沛。小编对老师们做过一些调查,他们普遍反映,有些同学甚至教师本人在上午第一节课时都有点不清醒。其次,推迟上课时间,孩子的放学时间也会适当延迟。 有着15年教师和基层工作经验的委员黄向阳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了延长小学放学时间的提案,建议解决小学生放学早无人管理的现状。“小学放学太早,不同年级的时间从下午2:30到4:30,不少家长对于孩子放学到家长下班这段‘放学空当期’焦灼不已。” 黄向阳表示,这种情况特别影响工作,很多双职工家庭孩子没人接,下午上班都没心思。同时也容易引起安全问题,“其实现在很多的托管班没有资质,无专业人员管理、环境条件不好,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也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但是,真正实施推迟上课时间,还有很多现实问题要考虑。早在2011年,杭州市曾酝酿让小学生延迟半小时到校,方案在网上进行讨论,结果有一半多的家长反对。理由也简单,除了机关单位的家长,大部分家长的作息时间与孩子是不同步的,也就是说,这些家长必须要在8点前把孩子送到学校,才不会迟到,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 杭州勇进实验学校教导处主任丁雅玲说,他们学校超过一半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校时间比城里的孩子早一些。“前几年,甚至有孩子6点多就到校了,因为父母是菜场卖菜的,得赶早。这几年我们通过开家长会、书面函、短信等方式,告诉家长一个道理,要让孩子多睡一会。即使这样,早上7点半到校的学生也很多,我们老师到校时间也就7点半。” 苏州市第十六中学副校长江晨宇认为,适度推迟到校时间是好事,也不会影响到国家课程的实施。但是如果家长的观念不变,可能好的提议最后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比如如果上课时间推得的比较多,可能会催生早上的“放心班”等校外辅导机构的培训,反而加剧了学生的负担。小编了解到,一些孩子睡眠不够,是因为家长会额外买辅导书,要求孩子做课外练习,并给他们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将孩子晚上的时间排得满满的。 四川省教育厅曾在2006年发布规定鼓励中小学实行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解决学生早出晚归、睡眠不足的问题,但是具体也没有实施开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介绍说,对比1999年和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至14岁儿童的抽样调查结果,儿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在增长,而娱乐休闲时间及睡眠时间却日益减少。 但孙云晓认为,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不可行,如果孩子上学时间晚于父母的上班时间,家庭作息将很难操作,在城市尤其如此。他建议实行“9+1+1”的模式,即在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9小时的基础上,再追加1个小时午睡,及下午1小时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