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启动对各地各中小学校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3月末,教育部协同多个部门开展全国范围内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两件事的交叉点可以描述为:农村留守儿童遭遇的校园欺凌。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规模极其庞大,总量大约在1亿人左右,其中6000万左右被留在家中,4000万左右随父母外出。
因父母外出务工,祖辈无力照顾,寄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一大去向。据专门服务农村寄宿制学生的NGO歌路营的一份题为《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的报告称,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到初中)寄宿制学生数量,小学接近1100万,初中是2200万,其中近60%是留守儿童。
农村寄宿学校的学生平均身高比同龄孩子矮6-10厘米,平均体重比同龄孩子少3-9公斤。他们居住的宿舍“挤、险、臭、难、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偏低,63.8%的孩子有孤独感。
除了条件差以外,农村寄宿学校还遭遇到霸凌(或校园欺凌)问题。据歌路营另一份于近期发表的报告《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提到,31.7%的寄宿学生表示自己每月至少有2-3次被人欺负。留守儿童情况更糟,这一比例为36.3%。
农村寄宿学校已属儿童成长环境中的下下之选,再叠加“留守儿童”的身份,这样的童年之艰辛可以想见。
另一群孩子,他们有幸随父母到务工地生活,于是被称为“流动儿童”,然而流动儿童相比城市同龄儿童也处于弱势。即便仅仅从学生的主观感受比较,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满意度不仅低于总体水平,并且呈现下滑的趋势。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发布的《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与评价》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均有提升,且增幅较大,多数城市的满意度增幅在10%以上。
但如果只看这些城市的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满意度,则又是一个全然不同的故事。
2010年到2015年,19个重点大城市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满意度低于总体水平,且出现下降,尤以北上广的降幅最为严重,北京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满意度5年下降了8.54%,广州下降了6.01%,上海下降了3.58%。或许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越大型的城市对于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越消极。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交叉点是因被遣回原乡而从流动儿童变留守儿童的“回流儿童”。《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称,回流或增加儿童的抑郁风险,降低其自尊水平和抗逆力水平,并且在校园霸凌中,更大可能成为受害者或霸凌者。在留级的问题上,回流儿童留级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中的回流儿童是农村留守儿童中最弱势的一个群体。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当他们的父母做出外出务工的选择后,不论留守,流动,亦或是回流,他们都走进了一个比其他同龄人要艰难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