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在2016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安远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曾清勇就安远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工作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再次引发全市对该县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关注。
2014年以来,为推进发展安远大教育战略,巩固农村教育基础,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安远县坚持“把最牢固的房子建在学校,把最美的环境放在校园,把最丰富的文化还于学生”的理念,自我加压,在实施省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项目的基础上,举全县之力,实施了三年推进计划。
两年来,该县县乡两级共筹集资金5778万元,实施标准化建设项目学校146所;今年,还筹集资金4729万元,对74所学校进行再打造、再提升。通过实施三年推进计划,安远县义务教育学校不仅实现了省里提出的有围墙、校门、运动场和较齐全教学装备的目标,还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校园整洁亮丽,文化氛围浓厚,办学品味明显提升,全县农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是校园。全县学校标准化建设呈现四个特色:
一是科学规划设计,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按照“校有绿意、园有文化、班有栏目、级有评比”的思路,安远县结合各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学校传统文化以及区域特色文化等,科学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力求做到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品味高雅,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绿化、美化、亮化、充满文化的“四化”目标。二是挖掘文化内涵,培植县域教育特色。安远县从弘扬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传统出发,精准定位全县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与目标追求,形成“一个核心、两种精神、三种文化”县域教育特色,即以“培育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树立苏区精神和“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新时期安远人精神,开展生态文化、客家文化和楹联文化的特色文化教育。三是彰显办学理念,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在打造县域教育共同特色的同时,安远县从多方面进行审视、把脉和规划,着力探索有效促进学校发展的方式、方法与途径,选准契合点、培育灵动点,鼓励学校在遵循教育规律、实现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形成“一校一品”特色,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校、信息应用校、科技特色校、体育传统校、艺术教育校、平安文明校。四是强化学校管理,形成内涵发展特色。在完善各项设施基础上,安远县不断强化学校管理精细化,推行年级组管理和学科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每一角落、每一环节、每一细节做起,推动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加快教师队伍发展专业化,实行校长定期轮岗、竞争上岗;通过名师评选、名师讲学、送教下乡、三优工程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力推进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行“生本教育”、“情智教育”、“新型课堂”等教学模式实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安远县教育局 叶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