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财务,这是他简历。”昨天上午10点多,在华中人才举办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的“求职者”向招聘单位推 介自己的儿子。面对招聘人员“您儿子怎么没来”的疑问,这位父亲很坦白:“他太辛苦了,还在家睡觉。”(2月22日《人民日报》)
新年假期尾声临近,经过数十日的休息调整,大部门工作者又要踏上辛苦就业、创业的征程。也正是在这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的春头之时,各地的春季招聘会便会如约而至。在人流窜动的茫茫人海中,一头白发的“求职者”在华中“春风行动”招聘会上引人注目。
这位年过半百的大叔是为儿子求职而来,其不满儿子现有工作,觉得太辛苦,想让儿子“另求高就”,可儿子却自卑感“爆棚”,觉得自己文凭不足,不愿到 招聘会吃“闭门羹”,只好“亲自出马”为儿求职。这位老父亲背后其实站着千万个如此爱子心切、煞费苦心的父母,为了孩子们找到一份好工作,他们甚至比当事 人还着急,类似这种“父母为子女跑招聘,孩子却在家里睡懒觉”的现象不止一次发生。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招聘乱象缘何频现?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滑稽乱象的背后是家庭教育之殇。有人用“从小惯、长大管”这六字概括中国式家教,不无道理。绝大多数中国孩子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 活,无论家境是好是差,父母都会用尽全力为孩子们置办好能力范围内的一切,从出生到上学,从毕业工作到结婚生子,到处有父母们操劳的身影。也正是这犹如 “空气”一般无处不在的“爱”让“温室”里的生命变得脆弱不堪,经不起社会“恶劣天气”的考验。老父亲心疼儿子代其跑招聘难道真的可以“淘”到好工作?未 必如此。
老父亲如此溺爱儿子,一方面无形之中削弱了孩子原有的优势和竞争力。作为成年人,参加招聘会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连这都要依靠父 母,用人单位会严重质疑应聘者的交际能力,绝大多数单位都不会考虑纳为己用;另一方面,该父亲对子女的“爱”用错了地方。孩子找不到好工作时父母心急如焚 了,读书学习成绩差的时候父母的“督促严管”去哪了?孩子学业无成一方面是其自身不求上进、慵懒散漫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失败的家庭教育,孩子从小缺乏正确 的家庭引导,其心智、能力等得不到应有的磨练,自然很难“孤身一人”步入社会,独立生活。就像新闻中的“儿子”表现的那样,怕在招聘会上碰壁、吃“闭门 羹”,不愿亲自尝试、争取工作机会,如此“懦弱胆小”之“玻璃体”正是“温室派”家庭教育的鲜活产物。这不仅是千万家长们的悲哀,更是身为祖国接班人这年 轻一代的悲哀。
中国式家教之“软骨病”是时候该好好治一治。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不仅会带领孩子走上正路、少走弯路,更会于无形之中影响几代人。家长在教育孩子、宠爱孩子时,不妨常思量哪些爱是真爱,那些爱不宜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