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看似永远循规蹈矩,却蕴藏着父母和孩子的教养。
礼仪大师威廉·汉森曾说过:“善于观察的人,只需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有时,能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好成绩的往往是家庭;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因素的,不是课桌而是餐桌。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督促着孩子多吃。
然而,大多数孩子的脸上鲜有感恩的情绪,一脸不耐烦,更多的是嫌弃和反感。
玩着手里的玩具,嘴里含着饭半个小时都不咽下去,觉得自己“小皇帝”般的行为是理所当然。
其实,这样的家长唯一关心的就是孩子是否吃饱和吃好,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餐桌教育”。
事实上,相比把喂饱孩子放在第一位,我们更应该注重“吃饱”以外的东西。
比如让孩子知道,主动吃饭并享受餐点带来的愉悦,遵守该有的用餐礼仪,和妈妈一起收拾餐桌,学着父亲的模样在餐桌上接待客人等等。
你得让孩子明白:每一餐饭都来之不易,你要学会回报他人,学会爱别人。
还有些父母,也会在餐桌上教育孩子,但是谈的话题却让人不敢恭维——
“上次考试成绩出来了吗?多少分?”
“是不是和同学闹矛盾了?我就知道你这孩子不让人省心。”
“我跟你说话呢,你听不见还是怎么回事?”
结果呢,越说越气,大人伤神,小孩伤胃,全家伤心。
作家章红曾讲过和女儿秋秋的餐桌故事。
有一次,秋秋吃了一口青椒,就赶紧把嘴对着坐在她旁边的爸爸的手臂上,使劲哈气。
秋爸问:“你这是在干嘛?”
“啊!好辣,我要把辣传给你的胳膊。”秋秋边说,边继续哈气。
秋爸就用另一只胳膊使劲扇秋秋哈气的地方,嘴里叫着:“好辣!好辣!”然后顺手拿起一只圆珠笔,在那处画了一只伸出来的舌头,表示那儿辣得简直受不了,舌头在拼命喘气。
惹得秋秋咯吱咯吱地笑,吃光了满满一大碗饭。
你看,这些餐桌对话都不是什么微言大义,和所有家庭一样,都是由孩子的奇思妙想构筑的快乐时光。
可我相信,总会有一些父母会皱着眉头厉声斥责:“干什么玩意呢,好好吃饭。”
餐桌教育≠在餐桌上和孩子讲大道理,陪孩子玩也是教育。
孩子总是用率真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去看待周遭的事物,家长何不把主观的视角放在一边,去配合孩子演一场寓教于乐的小把戏。
好的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越是有趣的事物,有趣的场所,对孩子的影响越是深刻久远。
李嘉诚曾说:“无论多忙,每个星期我们一家人都会一起吃个饭。以前百分十九十九的时间,我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现在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谈论生意,三分之二的时间,依然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餐桌时光,是一天中最好的亲子教育时机。
因为孩子正是从餐桌上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享受吃饭的乐趣,感受父母的陪伴和那份谁也代替不了的亲密无间的爱。
当你为了孩子的教育东奔西走、无所适从,为何不尝试一下,从陪着孩子一起在餐桌边坐下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