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家庭教育提出新要求:
“积极推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此外,陈宝生部长还表示:
“今年还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着重提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
由此可见,连教育部也意识到家长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争取经费,以多种形式让广大家长们接受进一步的教育。这对广大家长来说,是福音也是责任。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一位父亲自己上学时成绩很差,后来虽然努力打拼有了一点成绩,但读书的心结始终存在。有了孩子之后,他对孩子寄予厚望,给孩子请了各种老师,希望他能读书有成。
但父亲没有意识到,孩子一直在观察自己。有一天,父亲在催促孩子读书的时候,孩子冷不丁怼回来一句话:你只是让我读书,自己却在一边瞎乐,你都不喜欢读书,为什么一定要我喜欢?
父母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内心最大的失落之一,就是发现自己在进步,在认识这个世界,但父母仍然站在原地,没有变化。
美国著名的亚特兰大快餐店,虽然举世闻名,但他的创始人菲尔德却要求子女,假期必须去餐厅,当然不是大吃大喝,而是去餐厅打工。他教育子女们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自己为前途打拼。
正如陈宝生部长在会议上所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的应当处处做孩子的表率。
西方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直接相关。
父母在谈论政治,孩子可能今后会对政治感兴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绪。很多父母以为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父母说的东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会成为他大脑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教育改革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这一切的基调就是陪伴。
然而,俯瞰当下我们大多数家庭教育的现状,却是这样的:
1.家庭教育由妈妈一人独揽,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独立性差; 2.爸爸只是支付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情商提升、眼界开阔缺乏帮助; 3.父母不会和孩子交流对话,更多时候是个统治者,而不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伙伴。 4.父母在各种极端的育儿情绪中不能自拔,只会让孩子学习知识,没有让孩子学会面对世界。
如果不改变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教育出杰出的孩子呢?
对于家庭教育,每个父母有自己的理解,有各自不同的方式,但有一些关键词,却是所有父母需要重视的。
陪伴,是最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