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小梧桐”进驻乌镇。
“千里迢,英杰昭昭,水秀山青,龙吟虎啸,天地南北东西日月遥,互联广袤一桥万朝……”90后青年在原创歌曲《乌镇遇见你》中这样唱道。
11月16日—11月18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中外嘉宾云集江南水乡,倾听中国声音,一同为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同时,千余名大会志愿者“小梧桐”活跃在乌镇的大街小巷,他们用热情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向来自全球的嘉宾展现中国青年的风貌和志愿者的风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在互联网青年论坛上向本届大会的青年志愿者们表达了崇高敬意,任贤良说,“你们是乌镇最好的青春名片!”
“小梧桐”出征仪式展风采。
“小梧桐”:一个最好听的名字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部部长、团浙江省委副书记王慧琳在采访中介绍到,“此次大会志愿者有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小梧桐’,取自于《庄子·秋水》中的‘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寓意‘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以来,志愿者第一次有专属名称。”
其实,“小梧桐”的含义远不如此,“梧桐”音通“互通”,与此次大会“共享共治,互联互通”的主题相契合,“梧桐”也音通“无同”,即没有相同,是对每一名“小梧桐”都能以与众不同的形象服务大会的殷切希望,同时梧桐树也是桐乡的市树,寓意着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于乌镇的美好愿景。
记者了解到,此次“小梧桐”的招募工作于今年五月启动,面向全省17所高校和桐乡乌镇青年,通过两轮的面试和多轮测试后,最终1072名“小梧桐”从7023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团浙江省委作为此次互联网大会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及培训工作,王慧琳说到,“在培训方面,团省委主要对志愿者进行通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及现场的实地演练,要求大家掌握乌镇桐乡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特别是对乌镇景区要非常熟悉,同时对嘉宾的信息、大会的议程也要熟记于心。”
在“小梧桐”的精神需求上团省委也做了努力,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及工作对接情况,工作人员把1072名志愿者分为十个组,其中包括重要嘉宾组、酒店及医疗服务组、道路引导组、新闻中心组等,以确保对嘉宾进行最好最优的服务。
“本月12号‘小梧桐’进驻乌镇开始现场模拟训练,根据工作内容大家各司其职,并且按照要求落实‘四熟五定’制度,‘四熟五定’即熟悉人员、熟悉岗位、熟悉方案、熟悉场地,同时要定人、定岗、定时、定位、定点,这样可以让大家在短时间内熟悉自己的岗位。”王慧琳说。
为了提升大会志愿服务管理和服务能力,今年团省委创新推出志愿者“神器”——“指挥通”APP,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协同指挥技术,实现智能化指挥调度。王慧琳介绍到,“通过‘指挥通’我们可以精确的把信息、公告、通知传达到每个志愿者的手机上,让大家第一时间获取资料,提高了志愿者的工作效率。”
王慧琳在采访最后表示,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开了三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很大声势,希望通过团省委的不断努力,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小梧桐”不畏寒冷,坚持站岗。团浙江省委供图
“小梧桐”:一个最严格的团队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领队老师徐小芸介绍到,“此次志愿者招募学校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最终甄选出了90名志愿者,其中77人来自外语学院,同时也有48人是G20志愿者‘小青荷’,都具有丰富的大会志愿服务经验。”
在此次大会中,志愿者服装设计灵感取自于江南古建筑门的雕刻纹样“鸾凤纹”,以旗袍和制服为主,也被称为格调最高的志愿者服装,“但由于天气寒冷,很多女生为了给嘉宾留下好印象只能贴暖宝宝御寒,她们对自身要求高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徐小芸说。
谈及当今大学生如何看待志愿服务的问题时,徐小芸说到,“现在的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是一件非常时尚的事情,公益服务、服务他人在整个校园也已经成为一种风尚,青年人从事志愿服务的热情都非常高涨。”
来自浙江传媒学院带队老师王杨禾佳在采访中说到,“作为此次互联网大会派出志愿者最多的高校,浙江传媒学院共派出184名志愿者,分布在重要嘉宾组、礼仪组及景区引导组,学院在前期对志愿者做了通识培训、礼仪培训和外语的一对一培训。”
讲到印象深刻的事情,王杨禾佳说:“‘小梧桐’进驻乌镇后天气一直是阴雨绵绵,但大家认为打伞会影响志愿者形象,他们坚持站在雨里的景象让我动容。”
同时她也亲眼看到了“小梧桐”的改变,“从第一天他们对会议流程、嘉宾信息不了解到现在所有人都能清楚掌握大会各项信息,我知道很多志愿者背到凌晨才休息,看到这些我很感动。”
对于连续参加了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王杨禾佳来说,乌镇每年都有不同的改变,“今年整个志愿服务的流程更有秩序了,在志愿者的选拔、会务安排、安保等方面做的越来越细致,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也越来越熟练,我很荣幸自己可以参与其中。”
“小梧桐”接待国际友人。团浙江省委供图
“小梧桐”:一次最难忘的经历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顾宜飒,是一名重要嘉宾组的“小梧桐”,回忆起初到乌镇的情景,她说:“在前期现场模拟中,我们发现嘉宾住处和开会地点中间隔着一条河,为了节约嘉宾时间,大家需要不停的试点、踩点,每到一个点就要计算时间,从而寻找最佳路线。”
当聊及参与此次志愿服务的初衷时,顾宜飒说到,“之前我是一名负责新闻媒体工作的‘小青荷’,这次我变成负责VIP嘉宾一对一服务的‘小梧桐’,我希望能够在两次性质不同的大会中了解世界、锻炼自己。”
为了迎接中外嘉宾,东栅注册报道引导工作的“小梧桐”需要执行三班倒的机制,张晶晶被分配到6:00—14:00的组中,在进驻乌镇的第一天,她们就需要凌晨四点起床,天还没亮就要到岗。
“早上天气很冷,同组的男生很体贴,让我们到暖和的地方休息,等嘉宾来了再叫我们。”张晶晶说,“等我们让男生去休息的时候,他们却说,男孩子多干一点没什么。”张晶晶没想到在志愿第一天就感受到了来自小伙伴的关爱,让原本寒风习习的清晨也充满了温暖。
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曹婷在礼仪志愿服务中感受到了后勤工作的不易,但也收获了独一无二的喜悦,“我很珍惜这一次的志愿机会,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我有幸见到了全球顶尖的科研人士,许多平时只是听过名字的大咖,还有来自各个国家的国际友人,让我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增长见识,我感觉自己很幸运。”
已经参加了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工作的李馨格在采访中感慨万分,“第二次来到熟悉的地方,勾起了很多回忆,同样早起时还没亮起的天空,同样为了熟悉场地而走过无数遍的青石板路,同样热情得体的接待服务。”
“但这届互联网大会比往年都更有吸引力,更精致特色的服装,更充足贴心的后勤保障,更宽敞大气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更智能高科技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李馨格说,“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世人展示,这是一届更丰富多元的互联网大会。”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小梧桐”。团浙江省委供图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无论是团省委、高校还是“小梧桐”,他们有条不紊、通力合作、真诚服务,携手向世界展现青年志愿者的风采,也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青年是好样的!